回应模式 - No.63283089


No.63283089 - 科学


每天一个冷知识,没用但好玩无名氏No.63283089 返回主串

2024-07-31(三)17:34:55 ID:SzkdS0M 回应

如题,每天介绍一个没啥用,但是听上去好强/有趣/离谱的冷知识串
由前一天第一个骰子决定第二天的话题
1.文学/人文
2.语言
3.历史
4.地理
5.摸一天鱼
6.数学
7.物理
8.化学
9.生物
10.信息

看看我能坚持多久

无标题无名氏No.63723025

2024-09-10(二)00:10:26 ID: SzkdS0M (PO主)

>>No.63722661
开摸!

无标题无名氏No.63734650

2024-09-11(三)06:52:22 ID: SzkdS0M (PO主)

教大家一些基本的皮卡丘语:

pikapi=小智
pika pikachu/ pika-pika pikachu=我叫皮卡丘
pi-kachu=皮卡丘(小智等人介绍自己时才会用到)
pikachu-pi=小霞
pika-chu=小刚
pikaka=小光
pipipi=波克比
pi?=(疑问)什么?
PikakaPika=妙蛙种子
PikaPika=杰尼龟/姆克鹰/烈焰猴
pipi-kachu=火箭队
pi-pikachu= (在小智收服到新精灵或者得到徽章时才说)
pi-ka=是、对
Pi-ka-chu?=你还好吗?( 某人物或精灵受伤时才说)
chuuu-pika=铁尾
piika-chuuuuuu=十万伏特
pikaaaaa-chuuuuuu=打雷
pikapikapika... pi-ka=伏特攻击
pipipipipi、chuchughu=电光一闪、高速移动

无标题无名氏No.63739200

2024-09-11(三)16:39:33 ID: SzkdS0M (PO主)

你就说皮卡丘语是不是语言学吧ᕕ( ᐛ )ᕗ

翻了一下,本分区最长串(我翻到的)是899楼,希望我能打破这个记录(`ゥ´ )

无标题无名氏No.63748862

2024-09-12(四)14:35:41 ID: SzkdS0M (PO主)

神奇的科学之双摆

双摆,也被称为混沌摆,是一种具有混沌性质的简单动力系统。它可以直观展示所谓的混沌理论:它由一个大摆点和若干小摆点相连组成,其中每个摆都会影响其它摆的运动,因而使整个运动混沌无序,完全无法预测。

而除了运动起来毫无规律之外,混沌摆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特点。他对初值异常的敏感,甚至人手操作的误差也会导致无法实现两次完全相同的摆动。也就是说,输入端微小的差别能够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变成压倒一切的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便是如此,小小的风吹草动就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
而混沌效应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三体运动问题无法求解。

无标题无名氏No.63755244

2024-09-13(五)07:15:17 ID: SzkdS0M (PO主)

数学冷知识:Google名字的由来

1 古戈尔 = 1 Googol = 10¹⁰⁰
Googol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的是1后面跟100个0,该术语是美国数学家爱德华·卡斯纳九岁的侄子米尔顿·西罗蒂所创造出来的,收录于《数学与想象》。
10的古戈尔次方叫 Googolplex (古戈尔普勒克斯);
10的古戈尔普勒克斯次方叫 Googolduplex (古戈尔双普勒克斯);
10的古戈尔双普勒克斯次方叫 Googoltriplex (古戈尔三普勒克斯)。
而Google隐藏的意思是能够搜索到浩如烟海的信息。

无标题无名氏No.63764214

2024-09-13(五)23:05:07 ID: SzkdS0M (PO主)

明日份冷知识:金色传说!的企鹅

南极洲发现了罕见的黄金企鹅,何尝不是异色宝可梦呢

在南极洲附近的一个偏远岛屿上,摄影师 Yves Adams 在岛上12万只王企鹅中发现了它。其实黄金企鹅是一只“白化”企鹅,体内不再产生黑色素,所以原本黑色的羽毛变成了黄色或者奶油黄,虽然明亮的羽毛将不利于躲避天敌的攻击,但科学家发现企鹅在择偶时,又会倾向于选择身上含有较多明亮颜色的伴侣,所以黄金企鹅或许在种群中更吃香

无标题无名氏No.63775463

2024-09-14(六)22:52:00 ID: SzkdS0M (PO主)

>>No.63774383
可拉伸单词(stretchable words)

可拉伸单词指的是一种延伸的单词,例如duuuuude、heyyyyy或noooooooo等,这种单词在正式写作中很少见,但在社交媒体中很常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延伸的单词可以修改单词的含义。例如,“suuuuure”可能表示讽刺,而“yeeesssss”可能表示兴奋。

伯灵顿佛蒙特大学的Tyler Gray和同事对 Twitter 上的内容进行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如何使用可拉伸词。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更彻底的算法来识别推文中的拉伸单词,并使用它来分析随机选择的数据集,该数据集约占2008年9月至2016年12月之间产生的所有推文的10%,总计约1000亿条推文。

研究人员在推文中识别出数千个“可拉伸”单词,包括“ha”(例如“haha​​ha”或“haaahaha”),“awesome”(例如“awessssommmmmeeeeeeee”)和“goal”(例如ggggoooooaaaaallllll)。

他们还确定了衡量可伸展单词特征的两种关键方法:平衡和伸展。平衡是指不同字母倾向于重复的程度。 例如,“ha”具有很高的平衡度,因为在拉伸时,“h”和“a”倾向于几乎相等地重复。 “goal”的平衡性较差,“o”重复的次数更多。

伸展度是指一个单词倾向于被拉多长。例如,简短的单词或听起来像“ha”的拟声词具有很高的延伸度,因为人们经常重复多次(例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同时,“infinityyy”之类的常规词的拉伸程度较低,通常仅重复一个字母。

作者补充说:“我们能够全面收集和计算'gooooooaaaalll'和'hahahaha'这样的拉伸词,并在总体拉伸性和拉伸平衡的两个维度上进行映射,同时创造了新的工具,将有助于后续研究的持续发展;并辐射到语言研究,以及其他领域,例如语言处理,扩充词典,改进搜索引擎,分析序列的构造等等。”

无标题无名氏No.63775482

2024-09-14(六)22:53:47 ID: SzkdS0M (PO主)

>>No.63774388
为什么程序的错误叫 Bug ?

据资料记载,早在 1870 年的时候,爱迪生就说过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bug 引起的,不过当时还没有电脑这个概念,所以不延伸。

而明确在计算机领域引用 Bug 这个词的是在1947年,程序员葛丽丝·霍普某天工作时发现电脑不能正常运行了,调查很久后才发现是由于电脑内部飞入了一只飞蛾,于是她索性把程序故障,统称为“臭虫”,也就是英文“Bug”。现在在华盛顿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这个稿件。

后来,人们逐渐开始用 Bug (虫子) 来称呼计算机中的隐错,而 Debug (除虫) 来称呼修复错误。

无标题无名氏No.63784963

2024-09-15(日)22:29:39 ID: SzkdS0M (PO主)

为什么人拉屎这么慢,动物拉屎很快?

动物拉屎真的很快,几秒到十来秒就完事了。
2017年,一项发表在 Soft Matter 上的流体动力学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哺乳动物,无论体型大小,排便的时间都差不多,平均需要12秒。
杨佩良和同事拍摄了大象,大熊猫,疣猪以及狗的排便过程。所有这些动物像人类一样排出圆柱形粪便,虽然体型差距巨大,小至4kg,大至400kg,但排便的时间却一模一样。
而研究表明,动物直肠的一层黏液保证了拉粑粑时间达到最短。体型越大黏液也会更浓稠,这样才能保证粪便排得越快。

那为什么这些哺乳动物拉粑粑时间一样呢?研究者表示原因如下:

1.每种动物的粪便长度均为直肠直径的5倍;
2. 动物由于肠道运动产生的低水平压力是一个恒定值,这与生物的体重无关。

所以无论你大如大象还是小如老鼠,拉粑粑所需的压力都是一样的。撒尿也一样,哺乳动物会花费相同时间来清空膀胱。

刚刚提到的直肠上的那层黏液你知道它的重要性有多大吗?
如果没有这层黏液形成的光滑表层,人需要500天才能排空肠胃。你敢想象拉一次屎居然需要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吗!那么人的一生,将会在马桶上度过~

除此之外,研究团队通过收集不同物种的粪便样品,发现饮食方式会影响粪便的密度: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比水轻,而大型食肉动物的粪便则会沉底。
话说回来,这个研究之前是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的。她的导师胡立徳和她一起上台受此殊荣。大家应该知道袋熊的方块便便吧,也是杨佩良的研究成果。

如果你觉得你拉屎慢,超过了动物拉屎标准时间,很大程度上和消化系统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动物的肠道可能更适合快速消化和排泄,以适应它们的生存需求。比如,食草动物需要快速通过消化系统处理大量植物纤维(一般当你排便不顺的时候,你妈都会和你说多吃蔬菜,一个道理……
另外,人类的饮食比较复杂,包括了多种纤维、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可能使得消化过程更加复杂和耗时。而很多动物的饮食比较单一,它们的消化系统可能更适合高效处理特定类型的食物。

如果你嫌拉屎慢,想要获得更快的通便时间,可以换蹲姿,可以换到野外环境,可以改变饮食习惯,可以不要久坐,可以不带手机…也有可能单纯只是便秘了,那就可能需要一些医学方面的治疗了。
毕竟拉屎这件事,十几秒完事还是很爽的…最后,祝各位拉屎愉快~

参考论文:Yang P J, LaMarca M, Kaminski C, et al. Hydrodynamics of defecation[J]. Soft Matter, 2017, 13(29): 4960-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