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模式 - No.64825141


No.64825141 - 文学


随便读点什么电子书记录串每日打卡No.64825141 只看PO

2024-12-27(五)20:29:55 ID:dlJ5PiN 回应

考研二战结束,一边麻木地等成绩一边消极备战省考,顺便把微信读书上存的书看了。主要是中国史专著,夹杂一些文学类

Tips无名氏No.9999999

2099-01-01 00:00:01 ID: Tips

发芽的洪! ︵ᵟຶ
( `д´)ジ

无标题无名氏No.64825245

2024-12-27(五)20:38:46 ID: dlJ5PiN (PO主)

《北魏平城时代》李凭
【上次刷的太迅速了这次重读做笔记】

概述: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近一个世纪为跨度的北魏政治史。按照作者的说法,即围绕“北魏皇权的建立与发展”为主线展开论述。
本书重点考察制约北魏皇权的三个主要的因素:①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②兄终弟及的继承制③尊崇母权的遗俗
并附带有对京畿地区地理条件与城镇建设的论述。

无标题无名氏No.64825398

2024-12-27(五)20:53:49 ID: dlJ5PiN (PO主)

两个对北魏来说影响深远的制度,“子贵母死”与“太子监国”。
前者比较常识,主要为了排除拓跋部落长期以来母权干预政治的影响。但是发展到后面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养母/保母干预政治……然后到文明冯太后手里又变成她清除异己的工具,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吊诡。【《漫长的余生》针对两代三位冯氏皇后的经历有更详细的叙述。不过我认为在孝文帝废立大小冯后事件背后,可能需要关注另一位冯家人的态度,冯诞。他的死亡也许使得冯废后失去支持,冯幽后上位。】
后者则是为了将兄终弟及的旧俗彻底消灭。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封建化的需要,让拓跋鲜卑选择了更为稳定父子相承法。

无标题无名氏No.64825498

2024-12-27(五)21:07:50 ID: dlJ5PiN (PO主)

看道武帝部分,有端联想那本离谱翻译《北魏道武帝の憂鬱》(原名《拓跋史探》),他的身世的确复杂得令人忧郁……爷爷娶妈他娶小姨,感觉看一本北魏相关的cue一次。

无标题无名氏No.64826103

2024-12-27(五)22:15:47 ID: dlJ5PiN (PO主)

稍微捋一捋思路,在道武帝第一节里,作者认为道武帝有流亡长安与蜀地的经历,据此解释为何396年时道武帝再入中原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倾慕心理。
按其说法,《魏书》此处空余十年不载,而根据《晋书·苻坚载纪》并《魏书·燕凤传》可推知,376年拓拔部被苻坚所灭后,珪迁居长安→再迁蜀地→什翼犍死→珪再回长安受汉文化教育→最迟386年随舅慕容垂返回塞北(其实是祖母的兄弟,不知道为什么父系也可以用舅……贺讷才是亲舅,贺氏这改嫁改得搞乱辈分了)

无标题无名氏No.64826512

2024-12-27(五)22:54:58 ID: dlJ5PiN (PO主)

“道武帝由中山回到代北以后,在登国元年(386年)正月大会代北各部落于牛川,即代王位。当年四月,改称为魏王。在他此后创建北魏政权的活动中,除了大规模的征战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离散诸部,这一措施对于拓跋氏的统治机器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转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忘了哪本提到了贺兰部是最先被离散也是后来被拆最散的……好像是拓跋史探……

作者认为离散部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与“分土”“定居”等一系列举措相辅相成,目的是“使役”“编民”,削弱部落首领势力以集权。且此举非首创,而是由前秦沿袭。至于时间上的商榷,古贺昭岑《北魏の部族解散について》主要以理推之,细想确有漏洞;作者回归文本,考据卫王仪屯田事件等,咬文嚼字,略显强行,


其实看下去感觉讨论时间有点废话,像我写论文死命挑新鲜选题……但是作者显然比我学术水平高的多,嗯。历史学对于细节的论述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况且研究历史的意义也并不在于此。

无标题无名氏No.64833191

2024-12-28(六)19:48:58 ID: dlJ5PiN (PO主)

太子监国章简直是个伦理八卦大型挖掘现场……
从拓跋绍“我有(叔)父,亦有兄,公卿欲从谁?”入手,论证道武帝母贺氏与什翼犍育有三子,皆挂靠于秦明王翰之下。【但我感觉还待商榷……从生物学角度看,贺氏是什翼犍亲外孙女啊,他俩真能六年生三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吗】

无标题无名氏No.64833431

2024-12-28(六)20:11:52 ID: dlJ5PiN (PO主)

第三章都是老生常谈了,不过赵翼对子贵母死制度考据了一堆给出这是因果报应的结论,真的很好笑。

无标题无名氏No.64833582

2024-12-28(六)20:26:18 ID: dlJ5PiN (PO主)

关于冯氏十岁获封贵人这个事情……想起忘了从哪本书看到的了……如果某后妃或者宠臣有美色,那么在史书上一定会记载。如果不记,多半可以确实得宠/册封/晋升的原因非为美色。(没什么用的冷知识增加了)

无标题无名氏No.64833807

2024-12-28(六)20:54:41 ID: dlJ5PiN (PO主)

拓跋焘与拓跋晃和卢氏父子,拓跋弘和万安国,还有冯诞与元子攸……我说,你们北魏汉化怎么一边西汉男同遗风一边魏晋嗑药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