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绅士,读作丧尸 X岛揭示板
顺猴者昌 逆猴者亡 首页版规 |用户系统 |移动客户端下载 | 丧尸路标 | | 常用图串及路标 | 请关注 公众号:【矛盾苇草】|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常用串:·豆知识·跑团板聊天室·公告汇总串·X岛路标

[只看PO]No.50603768 - 无标题 - 文学


•书虫专用版,欢迎咬文嚼字、评文推书
•今天的风儿好喧嚣
那边超市的薯片半价啦!
•本版发文间隔15秒。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举报] [订阅] [返回主串] No.50603768 [回应] 管理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6:00:03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5142 管理
序文——向井雅明
【在拉康要说最后一段话的时候,昏暗的教室内部传来奇妙的声音。那是个脸颊粉红,还残留着儿童一般神色的年轻人们发出来的。这位年轻人以纤弱但又有些狂妄的口气,夸张地向拉康提问。内容很有高度。和来参加讲座的人平时提问的艰深难懂的问题不同,他问的是关于拉康的事业的哲学使命的问题】。
以上是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所写的《法国精神分析史》中描写的,如今站在世界精神分析界顶峰的雅克-阿兰·米勒,第一次出现在拉康面前向他提问的场景。当时即使在法国也没有多少人能理解拉康的理论,但这位20岁的青年却懂得拉康的理论。不仅如此,他提出的问题,拉康在他以后的研讨班里还会拿这些问题来用。这样的表现令人惊讶。
片冈一竹先生委托我为他写他的首部书的序文。我拿到他的原稿时,想起的就是米勒的这次出场。因为,一竹和米勒一样,在我们这种【普通的】拉康学习者会感到难以置信的如此年轻的年龄,就对拉康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有了自己的著作。
他们不止这一点相同。两人的专业都是和临床不直接相关的哲学界。这是理解拉康的关键。拉康虽然自己一直以既存的临床界为目标群体进行教育活动,但我认为由于受到医学偏见的影响,他的思想并没有被临床界所接受。他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尚未受既存思想影响的“独身者”(注:原文是Bachelor,有独身者和学者两重意思)身上。精神分析的本质,不在病理的领域,而在伦理的领域。也就是说,精神分析的问题不是关于病人的问题,而是关于所有人的生活态度的问题。人类的精神问题,常常来自于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遭遇的困难。所以,相较于医学,精神分析与哲学、思想、宗教离得更近。通过精神分析能够发现,即使是身体的症状,很多也具有伦理的内涵。不要忘记,精神医学的最大的源泉还是哲学。(比如说康德对精神医学发展的贡献)
这两位年轻人当然也有不那么一样的地方。米勒当时以哲学学者的姿态研究精神分析理论,很长一段时间没亲身接受过精神分析,只是在旁边观察。结果,他过了很久才开始觉得自己也应该接受分析,进入分析时已经比较晚了。但是,本书作者在大学院就读时,即使时间和经济上都称不上充裕,就下定决心要自己接受精神分析。在日本,没接受过分析说话却像个分析家的人并不少,从这一点能看出本书作者对精神分析的真切态度。
拉康思想在法国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离不开像米勒这样的青年。在如今的日本,因为青年们的努力,拉康的接受度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希望本书也能成为这个趋势中强有力的动力之一。
恰逢四月转暖,新芽初绿。群山绿意盎然,仅在其间散步就觉心旷神怡。片冈君的书就仿若这动人心弦的满山初绿。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6:27:4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5620 管理
写在前面——因为是如此“疾风怒涛”的时代

虽不知诸位读者出于何种兴趣入手此书,既然已经读到此处,想必是抱着对精神分析的兴趣而来的。
一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①对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的兴趣。精神分析是与精神医疗(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并列的一种【心理治疗】。您正在接受精神科医生或是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吗?还是想尝试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还是说您是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或是有志于此),出于学习目的想要了解精神分析呢?不论如何,出于对临床的兴趣阅读这本书的人应该很多吧。
此外,对②作为理论思想的精神分析 感兴趣的人应该也有吧。虽然精神分析原本是作为【心理治疗】的工具的,但它所提出的全新思想,广泛影响了哲学、文化现象批判、社会学等领域。或许在当下,治疗用精神分析有些不温不火,但通过哲学思想而对精神分析抱有兴趣的人应该很多。
本书论述的主要对象,雅克·拉康(1910-1981),比起治疗者,更像是一位法国现代思想的评论家。想学习拉康的人很多都抱有对哲学的兴趣。
总之,精神分析有①临床实践②哲学思想 两个侧面。本书为了能让零基础的读者能够理解拉康思想,将会从这两个侧面,介绍精神分析基础中的基础。{注1:从这里开始,单独提到【精神分析】时指的就是【拉康派精神分析】。有时会使用【分析】的简写,指的也是拉康派精神分析。与分析哲学等无关。}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6:49:2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6045 管理
* * *
不过,治疗和思想实际上错综复杂,彼此牵扯,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作为思想的精神分析,一眼看上去可能和临床并无关系,只是思辨性的论述。但这并不是说要抛开临床不管。不如说这是因为,在彻底地思考了“真正的精神分析临床必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以后,才得到“需要用如同抽象的思辨一般的语言来论述”这个结果。
换句话说,不经过抽象的思辨,而希望通过投机取巧,只了解一些临床的技法,这是没有意义的。诸位读者当中或许也有这样想的,“别和我讲那么难的理论,我就想赶紧学会一些精神分析的技法!”但遗憾的是,本书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因为若不理解精神分析的所谓“技法”之中的思想,只会觉得这些技法完全莫名其妙。
精神分析毫无疑问是一种临床实践。但是精神分析的【治疗】的场面,和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治疗】不太一样。因为,精神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治好精神症状】。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多,你那个把精神分析疗法早就过时啦”,但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其他的临床实践和精神分析的目的明显不同,不能一概而论。精神分析有精神分析自己的方法,这是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7:03:21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6304 管理
>>No.50605142
错译了,,
【和来参加讲座的人平时提问的艰深难懂的问题不同】改成
【和来参加讲座的人平时的问题明显不同】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7:07:3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6394 管理
我明明有在每段前面打两个空格的,但是发出来就变成一坨了,,
下次分段直接空行好了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7:26:5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6816 管理
* * *

那么,精神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将在本书的第I部,阐明【精神分析和其他临床实践有什么不同?】、【精神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精神分析的临床是如何进行的?】这三个问题。

对抱有临床兴趣的读者,推荐重点阅读第I部。但正如前述,精神分析的治疗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第二部的论述,同样也是以临床为线索的。

第II部将会介绍精神分析理论。对无意识、冲动、想象界、象征界、镜像阶段、能指、<父之名>、享乐、对象a这些关键词,将会沿着拉康的理论变迁进路进行解说。

对理论抱有兴趣的读者,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只读第II部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要理解这些理论的用途,第I部是不可或缺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8:01:3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7559 管理
* * *

虽然这么说有点扫兴,但是精神分析始终都是一种既花钱又花时间的临床实践。对于“想快点治好病回归正常生活!”的读者,很遗憾精神分析不能帮您太多。

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形势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总是追求着<速度>。即使放下手头的工作,专注于兴趣爱好,也要追求不断生产出来的最新最潮的内容,还是必须要有<速度>。

现代,的的确确是个疾风怒涛的时代。这个词在十八世纪后半产生,那时的形势和现在当然非常不一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现代正处于激烈变化的浪涛当中。在这样的时代,精神分析这样踏踏实实地进行着如乌龟爬行一般的临床实践,被认为无用也并不奇怪。

但是笔者认为,正是在这个追求快速的时代,精神分析才更显得必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过<快速>的生活。受时代速度所累,每天疲于工作和杂务,不知何时失去了自我......这样的人有很多吧。

进行精神分析的分析室,是一个与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切断分离的特殊空间。在那里,时间以与异于平常的方式流动。投身其中,不被躁动所驱使,一点一点地重新检阅自己的人生,踏上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旅程。

这段旅程并非全是轻松的事情。有时会遭遇麻烦,有时必须穿过险路。但即使如此,在旅程的终点,一定会到达那个让你感到喜悦的场所——如果你真心这样期望的话。

让我们开始疾风怒涛的精神分析入门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9:54:32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09836 管理
第一章
那么,写给需要精神分析的人
——精神分析为何而存在?

◉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实践

假设您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您自己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某天,您决定要去治病。这时,您会选择去哪里呢?是精神科和心疗内科吗?还是去做心理咨询呢?

一般来说是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但是,还有第三条路。是的,就是本书要介绍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一百多年以前,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创立的临床实践。原本是神经科医生的弗洛伊德,在十九世纪末,为了治疗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的病,设计出了名为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和一般的医生不同,更像是一位心理学者。同样,精神分析也被认为是说明人的精神的学问,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此外,还作为批判小说、电影等的理论而存在。甚至,也许还有用来占卜的变种。

但是,精神分析不只是理论。而且,精神分析也不是精神科医疗、心理咨询的疗法之一。{注1:确实也有在精神科或心理咨询中使用精神分析式的治疗的。但是那说到底仅仅是应用性的精神分析。纯粹的精神分析是与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独立的。这部分内容请参考 回顾1} 精神分析是一种独立的临床实践。因此,提到精神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它作为临床实践的独立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20:11:31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10168 管理
◉ 使用语言的临床实践

作为临床实践的精神分析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仅仅使用语言作为治疗手段。像精神科那样给病人开药,或是使用电击疗法(ETC)等,这些方法都是不会用到的。

治疗时,患者将脑中浮现的事情自由地说出来。这被称为自由联想。然后,治疗者对此发表一些评论,叫做解释。自由联想和解释,精神分析的治疗仅仅通过这两种极为单纯的过程来推进。

从只用语言这一点来看,精神分析与所谓的【心理辅导】有些相似。不过现代的心理临床还会使用游戏疗法、催眠疗法、群体疗法......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法。与此相对,精神分析只用自由联想。偶尔可能会使用以上那些技法的其中之一,但也只是作为自由联想的辅助。

自由联想是心理辅导的基本要素。心理辅导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治疗者则专心致志地倾听来访者来访者的吐露。

但是,仅仅如此很难看到效果,所以临床心理学(还有拉康派以外的精神分析)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技法。但是,即使如此,拉康派精神分析还是仅使用自由联想,并不断对自由联想加以发展。

这并不是因为拉康派保守而固守传统。因为某个理由,所有的技法都被拉康派认为是无意义(nonsence)的。这个理由将在后面介绍。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21:07:4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11393 管理
◉ 关于无意识

精神分析的第一特征,就是认为人有无意识,人的本质就在其中。

关于【什么是无意识】后文再详细介绍。在此简单地认为是【存在于自己当中,不知不觉间激发、驱动自己的东西】就足够了。

一般会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但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我们并非如此了解自我,真正在驱动我们的是自己不知道的力量和动机。

精神分析是将无意识这种特殊的东西作为对象的临床实践。因此,精神分析是为了把握无意识特有的规律而被设计出来的。所以,精神分析进行的临床从常识来看会让人觉得很奇怪。但是,精神分析并不只是要显得特立独行,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希望您能将这一点牢记。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22:37:03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13330 管理
◉ 拉康是临床家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提出异议。【弗洛伊德也许确实是将精神分析当做治疗手段来用的,但是拉康与其说是治疗理论,不如说是哲学理论吧?】

我经常看见这样的疑问。因为本书是以说明拉康派精神分析为目的的,所以首先必须回答这样的疑问。

雅克·拉康在1901年,20世纪的开端,在巴黎出生。最初以精神科医生的身份进行活动,但之后转变方向成为分析家,从而国际知名。到1981年以80岁高龄去世为止,他的活动如燎原之火,影响了世界各国。【拉康派】诞生了。现在,拉康主义者也在世界各国活跃着。

拉康经常被称为哲学家。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很难说凭借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哲学家,但是至少在制度上,拉康并非哲学专业。(不知为何,在我国有一种流行的误传,说拉康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大学教员养成学校毕业的。他其实是医学部毕业的。高等师范学校仅仅只是他某段时期开展研讨班的地方。)

不仅如此,日本对拉康的接受方式,也是导致拉康被称为哲学家的重要原因。因为拉康主要被当成是现代思想家来研究的,而作为临床家的拉康却长期被冷落。

的确,有些像是精神科医生这样的临床家也会读拉康,但大半都是以拉康的理论为参照来理解病人的病理,除了理论不会研究其他的。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我国想要进行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的人几乎不存在。

但在拉康的祖国法国,拉康派精神分析正牢牢地作为一种运动生根发芽,接受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大有人在。日本的拉康派分析家用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完全无法和法国相提并论。

拉康的整个生涯都没有放弃临床,临死前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临床活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是在这种实践当中产生的,所以毫无疑问是依赖于临床的理论。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08:45:35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19013 管理
◉ 精神分析过时了吗?

阐明了以上那些疑问之后,也许还会有这样的反对意见吧:【作为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已经是过去的遗物了。到现在还要实践这种满是缺陷的疗法,真的有必要吗?】

确实,在现在的临床现场,人们都嫌精神分析太麻烦而不愿进行。一听到【精神分析】这个词就痛苦面具的人也并不少。

为什么精神分析这么不受欢迎呢?理由有好几个,但首先是:【精神分析代价太高了】。这里的代价指的主要是①时间、②金钱、③心理负担。

首先关于①时间,拉康派精神分析,到结束为止大概要花十年以上(个人差异很大)。一般的心理临床多半是几个月到几年就能结束,与之相比较精神分析实在是太花时间了。

然后就是关于②钱了。精神分析不适用保险,所以每回的治疗价格能算得上是比较高了。虽然也不是高得离谱,但毕竟要持续十年以上,价格合计起来可能可以买套别墅了。

最后是关于③心理负担,确实也很大。现代的精神医疗主要是以服用精神药物为中心的。所以只要向医生描述症状,医生就可以进行诊断并开具处方。之后只需要按时服药就好,几乎没有心理负担。心理咨询也非常重视不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这一点,非常细心地注意不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

然而,在精神分析中,之前说过的自由联想这种东西有点——或者说是相当难熬。【不是只要说出脑子里浮现的东西就好吗?】可能也会这么想。但是如果有非常羞耻的事情,极其不道德的事情,亦或是和谁都不想说的秘密之类的,这些也非说不可的话,那就非常熬心费力了。即使只做十分钟的自由联想,也会累的精疲力尽。

虽然说无意识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东西,但更准确地来说是,自己不想察觉,希望在不知不觉中让它结束的某种东西。用术语来说,无意识就是被压抑的东西。人们被自己所压抑的暗面(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黑历史】)所困,所以在精神分析里,有时会有不好的回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笑最可耻的人类、说了非常过分的话感到十分罪恶。【治疗的目的明明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在还要给病人带来多余的痛苦,这叫什么事儿啊?】会有人这么想也不奇怪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09:21:5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19491 管理
◉ 效率化的意识形态

一下子说了很多精神分析的缺点,不过分析的代价确实很高。接受精神分析时有很多固有的困难,感觉不是能向每个人都推荐的。因此像精神医疗和心理咨询这样的,负担比较轻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预先说明,笔者并非想要全盘否定精神分析以外的【心的治疗】。重要的是,精神医疗和心理咨询并非全部,且精神分析是与这些治疗有着不同目的的。

尽管如此,宣扬精神分析无用论的声音还是越来越大。为何如此?在说明精神分析的目的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种论调的背景吧。

在现代,成本降低被大加称赞。什么东西都不能没有【速度】和【效率】,追求具有【即刻作战能力】的东西。提出比较花时间和费用的方案后,就会被瞬间反对,因为“浪费”、“要考虑现在的状况”。

【心理治疗】现场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因此就排斥麻烦的精神分析,称赞有效率的、能即刻见效的疗法。就是说效率至上主义也开始席卷医疗界了。

确实,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想要避开难走的弯路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一直专心于降低成本和避开风险的话,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吧。

本来【心理治疗】和躯体医学不一样,并不是以身体的一部分,而是以整个精神为对象的。因此最后总会碰上【怎样生活】这个人生中最根本的问题。

因此,治疗并不是一个劲儿地提高效率就好了的。它必须还要解决<伦理>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伦理>不是说要遵守法律,而是指【以何为善而活】这样根本性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在后文中,<伦理>与<生活方式>是同义的。)这既是患者的问题,也是治疗者的问题。换言之,在仅以效率为善的现状下,也要大胆对这种效率提出质疑。

确实,牛肉饭和汉堡这样的快餐,可以方便又便宜地填报我们的肚子。但是,餐餐都只吃快餐的话,营养会不均衡吧。临床也是这样。只追求效率的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极不均衡与匮乏。每餐都在便利店草草了事的话,连何为美味也会忘掉的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11:53:11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21813 管理
◉ 表面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切

确实,有些患者并不在乎<伦理>这样【深刻】的问题,只是想治好失眠症吧。但是,身体上的问题终究只是冰山一角,其下埋藏着与人生、社会关系息息相关的根本问题。是的,表面症状的背后,也许有着察觉不到的无意识的问题。不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病痛终结的那一天就不会到来。

有很多人一发现自己患上某种精神病,就想赶紧让它消失,就像驱虫一样。但是,这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精神药物自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即使如此,也许又会出现新的症状。妨碍工作的失眠症刚治好,下次又患上了神经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还是不能去上班......这种事情也是有可能的。

归根结底,关于自己的人生,不思考以何为<善>而活的问题的话,这些症状就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13:01:02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23067 管理
◉ 治疗的<修理>化

如果不顾<伦理>问题,像拍苍蝇一样对待症状,那【心理治疗】就成了对异常状态的矫正了。换言之,近乎是<修理>人了。

<修理>式的治疗只见表面症状,对存于根底的<生活方式>和<伦理>问题视而不见。因为修理式治疗(特别是精神药物的研发之类)的问题在于,精神病患者的器质性结构如何。认为精神病是由脑和神经的异常状态所导致,并不关心患者是经历了什么才得上这种病的。

比如说忧郁症,从器质性的角度看,就是【脑内的神经递质(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的分泌平衡被打破】导致的疾病。但实际上他是如何患上忧郁症的呢?应该是因为他每天过于劳累、或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了吧。所以,为了走出忧郁症,就必须改变他所在的环境。进一步说,他认为处于目前的环境中是<善>,我们要改变的正是这种想法。

但是,在<修理>式的治疗中,极端地说,只要使神经递质的分泌平衡正常化就OK了。根据这种原则可以提出【晒晒太阳,增加血清素分泌吧】这样的建议。但是因与上司之间的不合导致的心情低落,要通过晒太阳来恢复,这未免有些奇怪吧。

换言之,本来应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消除情绪障碍,从而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平衡】,不知何时变成了【只要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平衡,就能够消除情绪障碍】。命题发生了反转。

在<修理>式的治疗中,器质性结构的问题被放在第一位。在这种观点下,人是被过于机械性地被看待了。【缓解丑形恐怖,顺利进行对话】和【把走慢的表调准】被当做一种东西来看待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思考,能治好不就行了吗?】您也许会这么想。但是,正如前述,只治愈表面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如果一直只进行<修理>的话,就会忘记何为<治疗>了。【治好症状就能给那个人带来幸福吗?】【那个人原本将什么当做是<善>的呢?】这些治疗上的<伦理>问题都消失了。

只消除那些麻烦的症状的话就好了吗?只要变得健康,就能获得幸福吗?不管答案如何,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连怀疑的余地也没有了,这才是令人忧虑的事情啊。
收起 查看大图 向左旋转 向右旋转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19:30:2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31028 管理
>>No.50627734
我水平不够,关于这本书本身的哲学性和准确性我没办法评价,但是在可读性上它显然完全不适合哲学基础比较薄弱的读者。如果你有一定的现代哲学和语言学基础,或许可以考虑。

你看这段,它一上来就仿若报菜名一般提到了笛卡尔,施蒂纳,尼采,克尔凯郭尔,新人本主义,黑格尔,阿尔都塞这些人名;使用了本我,小他者,镜像,能指,缺位等精神分析术语。然而对于这些思想家,以及这些精神分析术语,在前文却根本没有加以解释和介绍。这些概念显然会让刚刚接触拉康思想的读者手足无措,因此这本书的定位绝不是入门书。

许多读者痴迷于能指,渴望说出拉康式的语言,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最最基本的结构。拉康语言的晦涩,是他在他那个时代反对学院话语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失去意义了。我们作为学习者的任务,是通过精神分析的能指(词语,黑话)来理解精神分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反过来,直接去学习能指本身。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抓住观念,而不是被观念所抓住。如果只懂得堆砌哲学概念与黑化,那最终就成了拉康所反对的学院话语,实际是背离了拉康。

这也是我选这本书来翻译的理由。因为大家所接受的拉康离哲学太近而离临床太远了。这本书紧扣临床来对拉康进行阐述,并且以完全日常的语言,对精神分析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进行介绍,同时也做了一定的留白,引导对拉康的进一步学习。即使是只想粗略了解拉康理论的人,也能从中获取一些人生指导,而不用面对一堆艰涩的理论手足无措。我觉得这才是一本入门书该有的姿态。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20:18:4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31985 管理
◉ 科学的意识形态并非唯一

麻烦的是,这种<修理>式的治疗方式以科学之名被正当化了。也就是说,通过援引脑科学与生物学等知识,它主张【由<修理>式治疗矫正后的状态,正是科学上正确的人类存在方式】。

于是,与此相异的意见都被断言成是【非科学的盲信】而遭到拒斥。同样,精神分析也被认为是【非科学的】而遭到了许多批判。

不过,并不是只有具备所谓科学正当性的东西才是正确的。本来,科学仅仅是,与一切思想保持距离并进行观察的这种彻底的原则。如果只是从这些思想中抽出几个,这并不能称为科学,而只能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化(科学独断论)。既然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那么它就不再具有特权性,而仅仅是与其他意识形态并列的东西罢了。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它是意识形态,我们就要批判它。人不可能不相信任何思想而活着,总是需要某些意识形态的。

但是,如果忘记意识形态是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的话,那就成为恐怖主义了。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忘了【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本来也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思想),滑向教条主义,相信【除此以外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所以,即使一个思想被科学的意识形态正当化了,也不能囫囵吞枣。必须取下“应该相信这种思想”的有色眼镜。这幅有色眼镜,是各种思想和意识形态都同等地具有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1(四)21:26:15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33308 管理
◉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的社会

这种科学意识形态的内部不是别的,正是资本主义体系。这些治疗方法,其目的归根到底,只是为了让资本的系统顺利运行而对病人进行操作和管理。

【即使只有一些精神病患者,也会妨碍大家工作。所以对这些麻烦的人,就需要赶紧把他们的症状治好,尽早恢复而成为团队的力量。

但是让他们接受治疗的话,会损失劳动力的吧。那就不太好了。会掉业绩的。所以应该让他们去做那种可以边工作边接受的治疗。

而且,如果治疗做过头了,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很特别的人。要是说着“我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什么的,把工作辞了,那就难办了。所以别让他想那些<伦理>性的问题,只治好表面症状,让他赶紧回来工作吧。】

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写成了台词的形式,但其实不是说有人在哪个阴暗的角落里暗中筹划着阴谋。这不过是在说,社会全体的氛围,会催生出这样的思想。但是,不管怎样,我认为这种残酷的体制,是被主张【即使有精神病,也不要当做是特别的人来对待】、【可以很轻松地就给你治好的】这种观点的人道主义假面所掩藏的。

【心理治疗】真的应该支持这种制度的剥削吗?确实,与这种制度同流的话,治疗会更加普及,患者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吧。这样的话就可以赚到钱了。但是,这种想法失去了<伦理>,终究是陷入了对利益的盲目追求之中。精神分析要思考<伦理>问题的话,就绝不能隶属于资本主义。

......但是,如果继续深入这个问题的话,这本书就超出精神分析范围,成了社会批判的书了。这个话题暂且就这样结束不谈了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2(五)09:04:19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41481 管理
◉ 精神医学·心理学·精神分析

如前文所述,精神分析不被效率化的意识形态所裹挟,而要处理根本性的<伦理>问题。各位读者应该能接受这种说法吧。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讨论【通过处理<伦理>问题,精神分析要达成什么目的】这个问题了。但是,为了展开讨论,我们首先要理解精神分析的独特地位。

因此接下来,我想进一步明确精神分析与其周边领域的不同。这里的周边领域,指的就是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毕竟,这些疗法和学问,总是容易与精神分析搞混。但实际上,从构成到目的,他们都有很大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精神医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的顺序,来介绍它们各自的构成和目的。但对前两者的介绍,会相当简略化和图式化,这一点还请原谅。

关于用语,本书基本上将【精神医学】的实践称为【精神医疗】、【临床心理学】的实践称为【心理临床{前文译成心理咨询了,但是不太准确}】。有时会把两者放在一起,记作【精神医学(精神医疗)】、【临床心理学(心理临床)】。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些用语可能不太准确,但出于方便所以这样做了,还请原谅。

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