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在突发事件中的真实故事。续
无名氏
2022-09-04(日)21:24:16
ID:Je56elZ (PO主) [举报]
No.51762814
管理
>>No.51751765
1991年夏,洪水肆虐苏南大地。6月的一天,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业余电台(BY4RSA)的爱好者正在进行对外联络,一个澳大利亚业余电台着急地要求通话,原来操作者是该国业余救灾通信网的主任。他说,他们那里的爱好者已经做好准备,要为中国灾区募集医药物资,要组织医疗队到中国来。江苏的爱好者立即和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并和澳大利亚业余救灾网保持了不间断的联络。不久,美国的业余救灾网也加入进来。经过爱好者们的努力,10多吨医疗物资分别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了江苏灾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业余无线电通信以其台站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爱好者技术全面、勇于奉献等优势,在抢险救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地震开始后不到3分钟,成都的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启动并开始呼叫,立即得到省内外的大量 HAM响应,十几分钟内,就从各地爱好者的报告中得知震中及省内其他所有震区的位置,还和有业余电台的震区取得了联系,并得知汶川及很多重灾区的正常通信已全部中断,于是又立即动员了省内外爱好者携带设备进入震区和交通中断的地区。经无线电管理局同意,13日四川省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指挥中心组成,以 BY8AA 作为主控台呼号,纳入省抗震救灾指挥系统,对所有参加四川救灾的业余电台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在正常的通信系统恢复前,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网成为抗震救灾指挥通信的主要渠道。为了尽快恢复各地的通信,13~14日,各大无线通信设备经销商、运营商和信息产业局等有关单位全部出动,但是技术人员出现很大缺口,指挥中心又从省内外调集了多批技术全面的爱好者前往支援。各种专业通信网建立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主要工作又转向了为志愿者的行动及救援物资调度等提供通信服务。到5月17日,电台值班联络日志上的记录就有300多页,仅在日志上出现的HAM的就有1900多名。投入各类通信设备超过6000台套,参与调动车辆8000余台次,转运伤员近万名,以上仅是短短6天的不完全统计。“抢生”阶段结束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继续为后续救助提供服务,依托迅速有效的通信手段,形成了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民间志愿者调度枢纽。HAM们在抗震救灾期间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当地政府、无线电管理机构、商业无线电部门以及民众的一致赞扬,美国无线电转播联盟ARRL也将《2008年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四川抗震救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