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结:
过去三年整体是A股大盘股拉跨,A股小盘股表现较好。港股表现拉跨,美股表现较好。
2.各类指数成分分析
买的指数对应的是什么行业,行业的业绩增长和景气度最终决定了投资收益。
上证50指数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指数,市场对中国经济充满希望的时候,上证50更容易上涨。当市场对中国经济充满绝望的时候,上证50则更容易下跌。
沪深300指数金融和消费行业的权重占比依然很高,分别占比21.1%和13.7%,但加入了更多的信息技术行业和工业,所以沪深300会比上证50的更加均衡,成长性也会更高一些。
中证500指数主要是材料(资源)、工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分别是19.3%、18.5%和17.4%。所以从长期来看,中证500会比沪深300指数的周期性更强一些。
中证1000指数主要也是工业(制造业),信息技术行业和材料(资源),分别是24.4%、22%和20%。所以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走势很相似,但因为中证1000成分股的市值比中证500更小,波动弹性更大,成长空间更足,所以中证1000指数过去一年的表现比中证500指数更好一点。
创业板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和医疗保健,分别占比37.8%和23.8%。不过众所周知,宁德时代一个上市公司就占了创业板指数16%-18%的权重。创业板制造业里面相当一部分就是新能源行业,所以也可以说创业板主要受新能源和医药两个行业影响。
恒生指数跟A股的上证50指数非常相似,也是主要由金融行业和消费行业构成,分别占比33.6%和28.1%。所以恒生指数同样是一个“顺周期”指数,跟中国宏观经济强弱密切相关。
核心不同的点在于,A股市场是内资主要参与,上证50指数是内资定价。港股市场是外资主要参与,恒生指数是外资定价。所以在美联储加息而中国央行降息的时候,上证50更多受到中国央行降息的庇护,抗跌一些。恒生指数则受到更多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会跌得更惨一些。
标普500指数跟A股的沪深300指数相似,行业分布比较均衡。唯一不同的是沪深300指数重仓金融行业,而标普500指数金融行业占比只有10%左右,重仓的是成长性更好业绩增速更快的信息技术行业,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苹果、谷歌、微软、英伟达等世界著名科技公司。
3.2023行业看法
最不看好的品种:债券
谨慎看好的品种:资源行业
看好:消费、互联网、建材、储能、军工、电力
经济复苏主线包括:消费、互联网、建材
科技制造主线包括:储能、军工
成本下降支线包括:电力
具体行业:
消费:消费投资的风险点就在于“估值不算便宜”和“人们消费意愿不可预测
考虑到这三年持续疫情,居民收入受到影响,物价上升,对未来经济的担忧,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恢复程度究竟如何需要边走边看
互联网:互联网好于消费
建材: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会提高,下游的建材行业的集中度也会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有所增长。
存量房子对建材的需求也有不断增长。
储能:储能行业去年就是最看好的行业之一,2023年继续看好。
军工:看好,未来国防军费开支肯定还会保持持续的增长。
电力:看好,只是好转的幅度需要跟踪观察煤价而定,这中途可能一波三折,这是最大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