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大块时间来回,我又扔回综一了
其实串里已经有人提出来了,这是一个科幻的构想。科幻构想的重点是逻辑自洽,然后在行文中使用写作技巧来让读者信服这种自洽的逻辑。
当然好像有些作品连自身的逻辑都不能自洽
你可以总结并且批评任何一个科幻作品的世界观以及理论构成,因为“科幻”就是科幻,他再“硬”也是一种科幻。幻而非学,学而不幻,那是期刊以及研究。幻而不学,那是玄幻以及志异故事。科幻的“科”就是要有一个自洽的逻辑体系作为基础,甚至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而不是对于“观点的输出”以及所谓“哲学位置”的讨论。哲学这么多年打来打去,打到现在连自己门类都经常打不明白。
似乎有些人很在意猴子打字机的这个实际场景形式,并且提出了“给了猴子打字机猴子只能打出一堆s”。这就是很显然的没有理解题目与数学上的关系,猴子打字机这个事件的解释的前提是“无限”。三四天不算无限,七八天也不算无限,一两个月同样不算无限。
而且重点也很简单,输出的重点是“莎士比亚”吗?不是。猴子打字机的含义只不过是“有效的输出”,而不是到底输出了什么东西。
什么是有效的输出?对于一个体系有益的东西就是有效的输出。
这甚至不需要你主动去从他海量的输出里自己去挑,实际上来说整个体系会自动去选择有益的输出。“输出本身”在出现的那一天就已经再度融入了整个体系,形成了打字机体系的一部分并且作为基础作用于下一个输出。
所以整个的重点是“类似穷举法”的输出数量,用数量去堆出有效输出。我在前文举出了实际应用的两个例子,但是似乎有些人很纠结这个“穷举”的问题。但是很显然,猴子打字机这个体系只是类似“穷举”而非传统意义上或者数学意义上的穷举。实际上来讲,这压根就不是重点,在逻辑模型里,他是不是穷举与存不存在倾向性对结果是不造成影响的。在一个“无限”的前提下,存在倾向性只会让一些输出“概率变低”甚至于可以说是“无限趋近于0”,但是很显然,他是概率低,而不是“0”。这就意味着在逻辑模型里,“无限”的前提就意味着总会出现的答案,只不过出现的时间与数量可能很长与很低。
但是这不是重点,十年,二十年,百年,千年,也只不过是一瞬。
这是一个逻辑答案而非一个现实答案,因为一切的前提都是理想化以及数学化的。如果想对此进行证伪,应该是逻辑层面的证伪而非“现实证伪”。显然,我们没有任何人能理解现实意义下的“无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