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哲的部分介绍和浅思
请原谅我通过一种类似散文的方式来介绍哲学相关的内容,在我心里,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体验,如果用西方的逻辑和定义方式讲出来,那必然会有思想表达根源上的偏差。
我们先讲儒道,然后是佛,佛是后来才中国化,并且融入了我们的语言。
首先我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要如何幸福?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在西方科学的视野中,人的存在是虚无的,一个生理的人,思想是神经突触的信号,个体对整个群体的进化几乎没有价值,生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然后自然的死去。
所以他们发明了名为上帝的终极原因,日常的每一个行为就成了对上帝的侍奉,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超脱了现实的范畴,拥有了现实之上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做到了实现自我和感知幸福。
这是一条路,同样是一条造神的路,而我们的思想则更偏向于非神论或者无神论。
儒家提出了“无所为而为”,给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做一件事,不为了事情的结果而做它,重点在于做这个事情本身,不要含有目的性去做事情,事情本身就是目的,一旦你不再功利,自然就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专注和幸福。
儒家思想其实是非常利于统治阶级的,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一个想要有为的皇帝,势必要在社会中推崇接近儒家的思想,不在意得失会让统治阶级减少统治成本,并且表现出模范效应,有利于执政的长期稳定。
道家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主要蕴含的思想是不作伪,顺其自然,关注事物的自然实际,而不是附加价值,名牌包也只是包,不人为的去追求“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适可而止,“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在顺应自然和时间老人的作用下,自然会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幸福。
道家思想在执政上的运用在于与民休息,减少土地税负,少兴战事,不强调事在人为,而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佛家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以教相称,但实际上佛学是无神论,佛的梵语源是“觉者”,也就是觉悟了的人,而慧能以来,佛学真正完成了中国化,融合进了我们的语言。
“无心而为,不求果报,消业为先。”佛学主张业力说,人从生来就带着上一世的业,而这一世就是为了消去这些业,做事的时候,要无心去做,有心去做就会积新的业力,突出一个无心栽柳,做事要不求回报,不求结果,为了来世的幸福消解业力,积善积德。
佛家说消业,所以要做事。
道家说,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尽量去除主观的、自我的因素。
儒家说,成就别人同时也成就自我,好好地做好一件事,事不是手段,它自己就是目的。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三种思想,都拥有一句话或两句话的总结,在哲学中,精辟的总结有时带有诗歌的美感,也包含着哲思的色彩,养成时刻总结哲思和生命情感的能力,会让人活得更加通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