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密】
机制1:目标在观察者面前表现出人类女性的特征,但一个空间内存在除观察者与目标外的第三生命体时,目标将会被视为第三生命体的同类。
礁石在捕鱼时抓到目标,此时目标被视为“鱼”,因此穿上鱼钩在市场上售卖。研究员出现,要求买下“鱼”时,他的认知随即改变,认为目标是和研究员同样的人类。此时研究员刚完成美人鱼的回收,所以将目标看成“美人鱼”。
所以他们对目标的称呼不一,甚至前后矛盾。
机制2:目标造成的认知影响并不稳固,与之接触的记忆通常会在离开视线后遗忘。如在观察中或者事后回忆时发现逻辑漏洞,会陷入认知混乱,也就是“沉默”中。该影响不可逆,受影响的对象会被抹除自我意识,成为“自身以外的一切”。
这种影响具有二次传播性,受影响者会短时间陷入程度较弱的“抹除自我”状态,认为自己是“自身以外的东西”,程度越深,距离自我越远。
所以欲望相机拍不出“欲望”,因为意识已经被抹除了。礁石,旁观者都是在被反复问起目标相关信息后发现了漏洞,于是陷入沉默,D1一开始认为D7和目标是同类,所以会用“两个”来形容,但在听到D7以对待异类的方式反复询问后,他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与之相对,露娜第一次sc只是沉入海中,视线受到影响(海水进入眼睛),第二次sc变成鱼类,听觉受到影响(海水进入耳朵),距离“人”的认知逐渐遥远。
奥尔加的遗忘是最正确也最安全的,研究员轻佻的口吻其实是在“维护”这种习以为常的认识,最大程度固化认识,避免发现逻辑漏洞(事实证明肥哥们果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固化到了美人鱼的思维上,先入为主大成功)。暂且不知道他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保护他人,还是别有用心。
机制3:观察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对待目标。
无论是从基金会还是从渔民那里获得美人鱼的资料,会发现美人鱼是海洋宠儿,不会受到任何海洋生命的攻击。目标身上的伤痕是被海洋生物视为“敌对生物”而留下的伤口(此处鱼类和吸盘伤口其实是致敬经典海洋传说,抹香鲸和大王乌贼的搏斗)。双颊的伤口是礁石的鱼钩留下的,缝合双腿是研究员做的,因为觉得她应该更像一条“美人鱼”。
小美人鱼劈开双腿就会变成人类,缝合双腿的人类怎么不算一种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