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无名氏No.50603768 返回主串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回应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44
2022-08-20(六)09:59:28 ID: ZnQRwoD (PO主)
* * *
人生的终结是以死亡的形态突然来访的。那么,精神分析的终结,是怎样来临的呢?换句话说,切断幻想之后,我们所到达的场所是怎样的地方呢?
本书的旅程终于到达尾声了。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精神分析的终结。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50
2022-08-20(六)09:59:43 ID: ZnQRwoD (PO主)
返场 4
神经症·精神病·倒错
在第一张中,我们提到过,在精神分析中精神患者被分类为神经症、精神病、倒错(+自闭症)(「◉精神分析中没有「健康」这个概念」)。实际上在此之前的论述(特别是第四章到第六章)全都只是符合于神经症者的东西。为了思考精神病者与倒错者的精神病理,还需要其他的理论逻辑。
通常所说的所谓正常人属于神经症者,因而本书几乎没有对精神病和倒错进行论述。我们在这个专栏内对此进行补充吧(但是自闭症太复杂所以只能割爱)。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60
2022-08-20(六)10:00:09 ID: ZnQRwoD (PO主)
☆并非症状,而是构造
神经症有神经症的痛苦,精神病有精神病的痛苦,而倒错有倒错的痛苦。并不是说这些精神疾患类别里哪种是幸福的哪种是不幸的。不管人要过哪种生活,其中必定有某种痛苦存在。
然而精神疾患的种类不同,痛苦的性质也不同。本专栏的目的,就是说明这些性质的差异。
这就称为精神疾患的诊断。然而,【诊断】这个词的意义是一个问题。诊断应该依据什么而进行,也就是说精神病理的【差异】应该在哪里寻找,首先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
前面用了【精神病理】这种比较严肃的词,但在精神分析中精神病理与【生活方式】是同义的(「◉精神分析中没有「健康」这个概念」)。也就是说,神经症者、精神病者、倒错者,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构造。
问题自始至终都在于【构造】。也就是说,基于所显现出来的症状的差异来进行诊断是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对规定这些症状的构造追根究底。
最近的精神医学舍弃了构造论的问题,仅仅根据症状的表象进行诊断。其原因在于精神医学的治疗专注于处方治疗。也就是说,医生没有必要思考【为什么患者会有这样的症状】,而是只要分清【有怎样的症状】,就可以开具处方,进行治疗。可以说现代精神医学已经放弃了原因论。
与此相对,精神分析自始至终都是处理患者的人生本身的临床实践(「◉从「健康」走向「接纳」」)。因此,精神分析式的诊断,自始至终都必须思考构造问题。再进一步说,必须思考规定着人生构造的要素。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65
2022-08-20(六)10:00:24 ID: ZnQRwoD (PO主)
☆由〈父之名〉进行诊断
这个要素,实际上就归结于【父】的问题。一言以蔽之,神经症者是苦于【父亲存在】,精神病者是苦于【不知何为《父》】,倒错者苦于【只觉得父荒唐无稽】。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依次进行解说吧。
神经症者的痛苦,正如前文反复说的那样,是【无法获得欲望的对象】的痛苦。在俄狄浦斯情结中,欲望着像父亲那样<持有>菲勒斯,然而实际上这是不能实现的。欲望无法获得其终极的对象,从而不知满足。因为,〈物〉已经被失去,充实的享乐无法被再次获得。
这是神经症者作为神经症者所无法避免的构造上的事实,然而神经症者对此无法接受。因此他/她才会憎恨父亲,想要打倒父亲取回享乐。然而其中被投以敌意的父只是想象的父,纵使将其达到,终极的享乐对象也不会回来。因此神经症者会不断哀叹着幸福的青鸟迟迟不出现。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80
2022-08-20(六)10:00:49 ID: ZnQRwoD (PO主)
☆精神病中〈父之名〉的排除
既然如此,如果父不存在的话,此后世界岂不就成了充满享乐的桃源乡?【只要那个人消失的话,我的人生就幸福了】对吗?——这正是神经症者特有的轻率的考虑。享乐是诱导主体死亡的过剩的满足,如果不对享乐加以限制,人生就会成为充满危险的东西。
这正是精神病者的构造。人们患上精神病的原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父之名〉的排除(这里的「排除」与「◉父亲将享乐禁止」中〈物〉的排除是两种不同的意思)。
在此称为【精神病】的,大致来说指的是以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与妄想症{paranoid}为两个极端的精神疾患(目前schizophrenia在日本精神医学中译为【统合失调症】,但精神医学的与拉康的统合失调症有着微妙的差别,在此记作用片假名表示的原词)。
〈父之名〉被排除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父之名〉是司掌〈法〉的能指(「◉〈父之名〉的导入」),也就是说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秩序的存在。然而对精神病者来说,〈父之名〉不起作用了。因此精神病者的世界,始终是与〈法〉发生崩坏,陷入无秩序的危险相伴的。
有一个经典的精神分裂的典型症状,被称为世界没落体验。就是,明明没什么事情发生,但总是抱着【要发生大规模的灾害和世界大战了,世界要灭亡了!】这样的不安,处于绝望当中。
这正是〈父之名〉的作用缺失所导致的,世界落入混沌漩涡的危机的表现。世界没落体验并不是错觉之类,那时,精神病者的世界是确实要破灭了。
为了回避这样的危险,精神病者想尽办法要产生出〈法〉的作用。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本来发挥这个作用的(象征的)父不存在了。
因此精神病者要凭借自己来制造出〈法〉。这就是妄想症特有的妄想。
妄想症的典型症状就是夸大妄想。它所指的就是【能够拯救世界的只有自己】【我才是真正的勇者】这样的,坚信自己是绝对性存在的现象。
从神经症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妄想也许会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妄自尊大的,然而在精神病的世界中却是相当合理的。因为,既然司掌〈法〉的存在没有了,那么设立〈法〉,将世界从无秩序中救出来的就只有自己了。但是,这个〈法〉与神经症者的父之〈法〉不一样,因此神经症者看来就是异样的妄想。
刻板地做一个总结的话,精神病者就是为了避免精神分裂式的【落入绝对的无秩序】,要凭借妄想症式的妄想,制作出自己本身的〈法〉。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90
2022-08-20(六)10:01:09 ID: ZnQRwoD (PO主)
☆帮助构筑幻想
如此,神经症者与精神病者的精神病理完全不同,因而精神分析也不能对两者实行相同的临床。有关神经症者的临床,就是此前所反复论述的那样,那么精神病的临床是怎样的呢?
精神病的临床,就是帮助患者构筑妄想。——这是有点反常识的想法吧。一般来说,妄想症的妄想是不健康的症状,是应该消除的东西。
然而由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则是完全相反的。妄想是让精神病者的世界安定下来的重要的东西,如果妄想消失了的话,就会陷入混沌。
然而妄想所成的〈法〉(仿造物),由于没有〈父之名〉这样的绝对的保证者,因此是很脆弱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法有着可能会轻易损坏,从而陷入无秩序的危险。
因此分析家要尽量加强妄想,让它变成不那么容易损坏的东西。因此在精神分析中所要做的是,通过将自己的妄想说给分析家,使之安定下来,成为具有持续性的东西。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497
2022-08-20(六)10:01:32 ID: ZnQRwoD (PO主)
☆关于倒错
那么,最后要说的是倒错者,但其说明起来稍有些困难。在此进行的说明,归根结底只停留在比较零散的水平上。
精神分析中的【倒错者】指的是性倒错者(【倒错】的原词是“perversion”,直到数十年之前都译为【变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LGBT等性少数者就是倒错者。我们始终需要基于〈父之名〉来作出定义。
与精神病者不同,倒错者中〈父之名〉并没有被排除。然而,它却不像神经症者那样充分地发挥着作用。也就是说倒错者存在于〈父之名〉的排除的中间态。
简单来说,倒错者知道有着保证〈法〉的存在(象征的父),然而他只能认为那是荒诞无稽的东西。因此他不能接受凭借菲勒斯进行的性标准化(「◉总结——俄狄浦斯情结的两根主轴」),而是在倒错了的性意识下,一边嘲笑着〈法〉一边活着。
在「◉母必须承认父的存在」中,我们说过【为了让象征的父发挥作用,母亲必须承认某种父的存在】。如果粗暴地进行一种简略化的说明,在此如果父的存在不被承认,孩子就会成为倒错的主体。在此〈父之名〉没有被完全排除,因此避免了精神病化,然而也不能和神经症者一样生活。
针对倒错的精神分析临床在此省略。因为倒错者基本上都把分析和分析家当做是荒唐的,所以很少来做分析。因此针对倒错的精神分析式的处理理论还没有确立。
最后再提一句,在此统一用了【倒错】这个词,但准确来说,必须区别构造上的倒错与享乐上的倒错。怎么回事呢?
本来享乐就是过剩于〈法〉的东西,本质上就有倒错的性质。如此一来,既然我们都与享乐有关,那么我们就都有着某种倒错的要素。也就是说,即使不是构造上的倒错者,也都存在着倒错性的享乐自身。
特别是在现代这样的享乐的多样性得以凸显的时代,应该将这样的在享乐中的一般化的倒错(Colette Soler的用语)纳入考虑。然而,构造上的倒错者,与在享乐中的倒错性的东西,必须对二者加以区别。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509
2022-08-20(六)10:01:57 ID: ZnQRwoD (PO主)
终 章
即使不能万事顺遂
──关于分析的终结
精神分析是为何而存在的呢?
现在,我们再一次回到了这个基本的问题。
此前,我们论述了各种各样的精神分析的目的。在第四章,我们说的是【通过承认被压抑的能指,更新无意识的〈法〉】(「◉〈法〉的更新」)。第五章,我们说的是【通过再次阉割,接受〈他者〉的缺失这种构造性的真理正是精神分析的目的】(「◉阉割——接受菲勒斯的缺失」)。还有,在第六章,我们达成了【精神分析通过切断幻想,追求不那么痛苦的享乐样式】这样的结论(「◉幻想的切断」)。
如此各种各样的目的同时存在,是因为拉康在不断进行理论的变迁(「◉雅克拉康的理论变迁」)。然而,在这些精神分析的目的中,有着某种始终贯彻着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些目的绝不是互相矛盾的东西。
归根到底精神分析所追求的,是在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极端粗略地来讲,来做精神分析的患者应该都是抱着某种痛苦和不幸而来的。这总结起来,就是因为【没有采取真正能够让自己满足的<生活方式>】。而要进一步问这样的【悔恨】是因何而来,那则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样的,与无意识相关的问题。
因此,精神分析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在此分析主体通过面对自己的无意识,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我一直以来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而要从痛苦中脱离出来我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重要的不是治愈症状。重要的是,为了让患者反思自己全部的<生活方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陪伴患者走完一段旅程。
这实际上是及其简略而朴素的想法。正因此,要对其进行理论把握的话,就有了许多可能的方法。
此前所说的许多【精神分析的目的】,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一次尝试。<生活方式>改变的话,无意识的〈法〉也会更新,阉割会重新完成,幻想会被切断。
——以上都是已经讨论过的话题了。然而,还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无意识之旅的最后,患者所要到达的终点存在于何处呢?
〈法〉的更新必须无限地进行吗?幻想的切断是没有尽头的旅途吗?精神分析没有终点,患者必须一直进行直到死去吗......现在,我们必须对分析的终结展开论述了。
无标题无名氏No.51385515
2022-08-20(六)10:02:12 ID: ZnQRwoD (PO主)
◉依靠自己找到终点
实际上,我们在第一部已经给出答案了。那就是特异性。
精神分析的尽头所在的场所,是特异性之物的场所。因此,其根据各个分析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分析的终点站必须依靠各个主体自身来发现,分析家和分析理论都不能提供答案。
实际上,分析不是由分析家说【到这里就结束了】来宣告终结的,且分析的期限也不是由规则来规定的。分析要持续几年,应该什么时候结束,这都必须交给患者自身来判断。患者感到【在精神分析中要做的事已全部完成。已经不想再说话了。我的分析可以在此终结了】时,他自己向分析家宣告分析的终结。那个时刻什么时候来临,分析家是不知道的。因为分析的终结是依赖于特异的判断的。
——然而,得出这样的结论,等于什么都没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