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无名氏No.63683464 只看PO
2024-09-06(五)11:49:07 ID:Rb9gcsx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应首先看他和社会关系的连接,而不是他所处的社会阶层或收入情况。
叠甲:发婆一是因为我不了解相关概念,写成“半大纲”的文风是因为我说不出漂亮话,有请肥哥指正,欢迎掉书袋(只要能读懂)
现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是沪/京爷不奇怪了”“是穷地方来的可以理解”之类的,但是我觉得不应该这样。
例子:肥身边有个组员,分点任务还要三请四请,态度很差,聊天的时候总是冷嘲热讽的语气,有次做个任务找他要负责部分的原文件,因为是前几天做的他就说删了,要自动保存也没有。说了他急,有理有据和他讲道理又自闭了,而且玩笑也开不得。但是“小少爷”家里却是来自一个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的老工业区,也不富裕,后面知道是父母管得不严,也没有给他上生活压力。
其他例子:有眼界的家长会让孩子见识更多的社会方面,即使不富裕也能博学多识;经常有“没有富贵命得了富贵病”的例子;读书无用论的老板,孩子通常无能。家庭以外也有不少例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习惯的学习环境自然有好学生、和人多打交道有利于缓解抑郁之类的精神问题……
论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样的培养环境自然会创造类似性格的人。溺爱就会腐坏,规训能知礼节,无论南北与贵贱;销冠到哪儿都是销冠,不是光因为个人销售能力强,而是因为他能创造并运营一个销冠团队。一个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充分接触,在不断的“实践→结论→实践”中,就会塑造出和这种环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这种意识产生共性,就会凝聚出特定的社会群体或阶层,往往也与收入水平相适应,但究其本质还是社会关系。
补充:当然阶层内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因为社会关系塑造了阶层,反过来又会加强社会关系。我只是认为在认识某人的时候应该先看他与别人的关系如何相处模式如何,然后再从一些财产、爱好之类的标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