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无名氏No.63841756 只看PO
2024-09-21(六)13:24:32 ID:tliMlHm 回应
( ゚ 3゚)给肥哥们讲讲国内兔子洞冰山图猴不猴呀
无标题无名氏No.64179030
2024-10-24(四)21:28:26 ID: UdxV3uK
>>No.64125843
是的,就是时间跳跃的后遗症,我是凤凰院凶真v我50我就发d-mail给你妈妈让她孕期多吃蔬菜让你变妹子,我的qq号是337845818σ`∀´)
世外桃源 / 赞米亚母题神话/志怪传说No.64180123
2024-10-24(四)23:17:55 ID: tliMlHm (PO主)
母题
先说一下这个赞米亚是什么。赞米亚,zomia,是藏缅语和拉丁语的组合词,zo指山地、高原,mi指山民,ia是拉丁语词尾。这种学说是由荷兰社会科学家威廉・范・申德尔在2002年提出的,他将东南亚的山地视作一个特殊的地域区块,因为高山难以出入,在古时此处就成了周围的几个亚洲帝国都无暇管理的地方,大量不愿被政府管辖的山民在此处形成少数民族聚落,成为无政府主义的人间天堂
( ゚∀。)↑以上概括的可能不太准确,但总之这种观点就是认为,这些山地是亚洲统治者们忽视的一块真空地,是少数民族逃避帝国管理的庇护所,在此生活的人免于被帝国的管理异化,反而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这种学说倒是挺新颖,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赞米亚学说过于非黑即白,明显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把国家的中央和边境对立起来,把定耕和游猎两种生活方式对立起来,把东南亚山民和整个亚洲对立起来。实际上没有任何文化能够完全孤立存在,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所有文化都少不了互相交流交融,一个族群靠近边境不代表他们完全不受到、不需要其他文化影响,而相对的一个族群靠近中央也不代表他们要失去自我
然后再说“桃源”的概念,中国的“桃源”和赞米亚其实是两种完全不沾边的概念,桃源的意义更多是一种农耕社会的乌托邦。一个大小适中、联系紧密的社群,粮食、家畜、蔬果等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环境优美,没有战争、徭役等外患的打扰,同样也没有功名之类被迫向上的推力,一群人就这么不知年岁的度日。这也是《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能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的原因,它所描述的几乎是一个古人对世界与人生的最好设想,一个完全的人间仙境,一个中国特有的乌托邦。
而在桃花源这个人间仙境之前,古人也一直在追逐着另一个真正的“仙境”乌托邦,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在这个乌托邦里,桃花源有的要素蓬莱一个不少,而且还多了更加诱人的一条:长生,在这里不仅不用为衣食住行和未来担忧,甚至还不需要为衰老和寿命担忧,比桃源的乌托邦等级更上一层楼
九鼎/传国玺/斩蛇剑下落科学疑案/假说No.64180805
2024-10-25(五)00:21:05 ID: tliMlHm (PO主)
出现于历史文献
九鼎:《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传说夏朝建立之后,夏王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块,称为九州,大禹收集天下的铜料,铸成九鼎放在夏朝都城内,在九鼎上刻画九州风景,象征着夏对于天下的统治权商朝灭夏后将九鼎迁至商都,周朝灭商后又将九鼎迁至洛邑,到周王室衰落的东周时,各诸侯都开始试图争夺九鼎,最终九鼎消失在了乱世之中。
这里需要提到的就是,关于“九鼎”的数量至今并无定论,“九鼎”可能是九个青铜鼎,也有可能就是一个名字叫“九鼎”的超大青铜鼎。关于青铜鼎的下落至今也无定论,《史记》中记载九鼎在东周灭亡时被秦国掠走,但后来又自相矛盾的说九鼎在这之前就遗失了。目前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来自《汉书》,汉书中记载九鼎沉没在泗水中,说秦始皇还多次派人试图打捞,后世往泗水寻鼎的也大多是因为汉书的这条记载。
无标题无名氏No.64180810
2024-10-25(五)00:21:29 ID: tliMlHm (PO主)
>>No.64180805
传国玉玺:中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块传奇的石头。秦一统天下后命李斯用蓝田玉雕刻玉玺,上书“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有传说称玉料来自于和氏璧,这个故事应该不用我多费口舌。另有传说称秦始皇乘舟过洞庭湖时风浪大作,将玉玺扔进湖中后风浪才停了下来,八年后又有人在华阴平舒道旁重新献上玉玺
无标题无名氏No.64180814
2024-10-25(五)00:21:53 ID: tliMlHm (PO主)
>>No.64180810
秦灭亡之后,各朝各代的皇帝都保留着传国玉玺,将其作为皇权的象征。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玺砸了出去,磕掉了一个角,王莽拿走后叫人用黄金补上了,这就成了传国玉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无标题无名氏No.64180820
2024-10-25(五)00:22:11 ID: tliMlHm (PO主)
>>No.64180814
在此之后传国玉玺几度易主,几度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到了后唐灭亡,后唐末帝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失踪。然而又到宋哲宗时,有农夫向朝廷献上在耕田时发现的“传国玉玺”,当时朝廷大臣对玉玺真实性意见不一,但皇帝依然收下了这块玉玺。最后到金人灭宋时,这块玉玺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掠走,传国玉玺从此彻底销声匿迹。后世虽然多有向皇帝献上玉玺的,也都被证明是假货
斩蛇剑:斩蛇剑最早记载于《史记》,说刘邦在还没发迹时曾经提剑将一条挡道的白蛇砍成两半,后来有人在蛇死的地方遇见一个老妇人,老妇人哭诉白蛇是他儿子,其实是白帝所化,刘邦其实是赤帝之子。这个故事后来逐渐演化为刘邦斩蛇起义,传说刘邦在带领他的追随者们行路时遇到白蛇挡道,象征秦朝皇权的白蛇口吐人言与刘邦交流,而之后象征新政权的刘邦提剑斩杀白蛇,并以此异象召集天下有才之士,就此起义。
关于斩蛇剑的书面记载其实不多,之后应该是在汉代皇帝中作为皇权的象征保存了下来。其余那些华丽花哨的附加设定,大约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觉得神人应该有这么一件神器。斩蛇剑最后的记载是在《晋书》之中,武库失火,烧掉了很多重要的珍宝,但斩蛇剑在大火中穿透屋顶一飞冲天,最后不知去向。但考虑到魔法晋书录的真实性,这个故事连带斩蛇剑的结局恐怕都是虚构的。
和前面的确确实实存在的九鼎与传国玉玺不同,斩蛇剑充满了传奇色彩,更像是后人添油加醋臆造的,刘邦可能确实有剑,但是历史上大概没有这么一把“斩蛇剑”,这样一开始就可能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也难以找到下落了
这三样东西且不论真假,它们有一些共通点,都是皇权的象征,最后都消失在历史中,且后世政权都试图寻找它们。九鼎是夏商周时期的皇权象征,传国玉玺贯穿了半个中国历史,斩蛇剑虽然可信度不高但也是汉代的皇权象征。一个新政权如果想站得住脚,自然需要一点来自天命的肯定,因此这些传奇的失物就成了它们重点寻找的对象,而这种重视又加强了它们的传奇性,一来二去就将这些金石物件的存在定格成了天命的象征
规则类怪谈艺术与创作物No.64180916
2024-10-25(五)00:32:25 ID: tliMlHm (PO主)
文字沙拉 / 语言恐怖谷/已阐明 / 已找到 / 反传说/游戏/文艺流派运动 / 核系美学/同人文化 / 集体创作物/书籍 / 文学 / 著作/Meme / 文化干扰 / 戏仿
规则类怪谈原产于国外,国内规则怪谈热潮的兴起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都是从旧岛那篇火到破圈的《动物园怪谈》发展起来的
这个不讲(`・ω・)一来规则怪谈本身是一种创作类别,没什么好分析的,二来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清楚规则类怪谈包含了什么,实在不懂就进规则怪谈版看两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