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无名氏No.64777446 只看PO
2024-12-23(一)01:45:56 ID:u70drNI 回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是你最宝贵的东西。」
失眠了,于是来写一点关于“注意力经济”的科普。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7940
2024-12-23(一)03:41:52 ID: u70drNI (PO主)
然后再说说媒体平台,对于那些盈利的媒体平台上的用户来说,有一句很著名的谚语,“你不是顾客,而是商品。”
(英文原文:You're not the customer; You're the products.)
意思是媒体平台的用户(也即流量)本质上是平台用来吸引广告商的商品,逻辑参照我上面的那段论述。
然后我觉得写的挺有意思的就是上面那句谚语的出处的一段话,是1973年两个艺术家在他们的一个视频里出现的,以下是那个视频里滚动的文字内容(我直接用的网页机翻大家将就着看吧):
商业电视每分钟提供 2000 万人。
在商业广播中,观众为被推销自己的特权付费。
被消费的是消费者。
您是电视的产物。
您将被交付给作为客户的广告商。
他吞噬了你。
观众不对节目负责——
您就是最终产品。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7949
2024-12-23(一)03:44:40 ID: V2Zo2sY
之前我的老师说制造一些有冲突的广告会引起人的注意 比如说过年不收礼 收礼只收OOO 只要有人说的过年不收礼 就肯定有人想到这个产品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7953
2024-12-23(一)03:45:26 ID: u70drNI (PO主)
最近写论文刚好写到这个主题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所以给大家展开讲讲,讲到现在终于给我酝酿出睡意了,其他的明天再说,眠了( ´∀`)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7961
2024-12-23(一)03:47:39 ID: u70drNI (PO主)
>>No.64777949
是的,我愿称之为一种利用人生理特性的魔音贯耳式营销。
同理还有“你没事吧,没事就吃OO梅”ᕕ( ᐛ )ᕗ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8097
2024-12-23(一)05:07:08 ID: kWxCQkq
不占据生产资料的无产者通过给拥有生产资料的对象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反馈部分生产所得产物而仅保留部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结束白天压迫化的劳作带来的体力与注意力毁灭式破坏的情况下,人的人性被破坏以至于他们疏远甚至脱离了基本人权和需求的满足,使他们处于一种道德上的不稳定状态。而下这种情绪低落以及对身周环境及社会形式保持冷漠的状态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又将自己仅剩的一点注意力和精力投送到了资本所精心包装的另一种具有抚慰人心的幻觉和麻醉剂——即商品拜物和最恐怖的借由短视频平台作为快速传播媒介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人们陷入了一种所谓“work hard,play hard”的精神错乱中,物质上将自己所赚取到的最后一点劳动成果拱手献给了自认为是缓解/弥补自身白天劳动所带来的疲惫的消费主义陷阱中,同时又在精神上陷入了由服装化妆品所代表的美的崇拜,球鞋肌肉力量所带表的力量崇拜,豪车、品牌商品所带表的阶级崇拜上而被压榨掉最后一点价值。
这里仅仅只是举例极小部分潜在的剥削,还有关于药企医疗健康的再定义而导致的心理疾病的泛化,性别邪教刻意引爆和宣传在国内的有关两性关系对立在新一代年轻人心中造成的大规模阳痿和对生育的恐惧以促使其向个人而享乐消费主义转变,食品安全问题上大量造谣或以春秋笔法进行信息加工传播以破坏监管部门甚至gov在群众心中的可信度......
至此,资本通过无以计数的手段,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从表到里的每一个原子以供满足自己的饕餮大嘴的梦想得以实现。
无标题无名氏No.64778106
2024-12-23(一)05:14:42 ID: kWxCQkq
>>No.64778097
( ´_ゝ`)
可惜,我的眼光和学识都太过浅薄,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多读书多提升自己已经成为了一种用于催眠自己以避免自我消失的手段了,我们该怎么办,或许只有天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