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情总算办完了,接下来只要等待就好——等着派出所方面调取我家当晚附近的监控,无论监控录像中王明是否如实出现,表现是否与昨晚完全一致,都能帮助我进行下一步的推断,找到接下来行动的落脚点。
彦书方面也要等到傍晚,才能和他一起去取李先生留下的手稿,从而揭开我和李先生这些被彦书试做妄想症的人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异同。
极有可能,李先生没失踪前所调查研究的事物,跟我如出一辙——就像死在玄武山道观外的那个道士一样。引起我们这些人异状的事物,其共同点也许都与“人”有关系。
也许我该去趟玄武山,到案发现场去探查一遍,看看那里是否还留有只有我才能识别出来的特殊线索。
不过,究竟如何,也只能下回再见分晓了。现在做完了要做的事情,就该继续回到日常中去了。
等我到学校的时候,班上已经快要开始早读,彦书对刚进教室门的我点了下头示意,随后就继续拿着课本走上了讲台开始领读。我放好书包之后,也拿起课本装模作样对起了口型。
今天也不是很想早读啊。
看了一眼旁边的座位,王明理所当然的没有出现在上面,叫我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不免顾虑起他的家人来。
倒不是我的共情能力有多强,能体谅到对方父母失去孩子的急切心情,我是担心待会警察联系王明的父母时,提到我之后,我就免不了要面对他们的拷问,照顾他们的情绪,被他们纠缠,从而消耗掉我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住我继续调查的步子。
想想就很烦。
但是烦也没用,事情总会发生,与其焦虑不如无视来得好。
说起来,彦书的父亲失踪的时间,是在他读初二的时候,而我接触到那篇引领我走上调查“humen”道路的贴子,也是在我读初二的时候。
这二者之间,会不会存在着哪些联系?彦书的父亲,有没有可能就是那篇贴子的楼主?
不,应该不是。那篇贴子的行文脉络跟遣词造句完全看不出背后的人会是一个曾经的畅销书作者,况且我接触到那篇贴子的时间并不等于发帖的时间——印象里发帖时间比我接触到的时间更早几个月,当时彦书的父亲据他描述还没有魔怔到开始有家不回的地步。
总之,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巧合。否则就太奇怪了——奇异是科学暂时无法解释或者被科学忽视的事物,如果奇异反过来显得能被文学理论所解释,充满了巧合与戏剧性,那我就要开始怀疑,我所处的生活是否是某人笔下的剧本,亦或者镜头下的真人秀。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后脊梁被人用硬物戳了一下,上半身不由得一缩,手上虚捧着的书差点就掉到了地上。
“又在对口型不读课文是吧?”
啊,对不起啊彦……咦,不是彦书。
“干嘛?”
回头看去,把课本卷成棍状握在手心的江丽正用一种做作的幽怨眼神看着我。
“太过分了,你这家伙,老是浑水摸鱼。之前都没发现你原来是这种人。”
现在发现了也不晚吧,值得你把知识卷成武器来讨伐我吗?
不过,我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江丽突如其来的互动。
别看我这样,被女孩子追的经历我还是有的,虽然这么说会显得我很自恋,但就昨天晚上的经历,我敢肯定江丽对我有一定的好感,而且这份好感正在因为距离的拉进而膨胀——表现为更加频繁的主动互动。
应对方式也很简单,如果希望与对方成为更亲密的关系,就去回应;不希望破坏原有的关系,就冷处理。虽然想得明白这点,可做跟说是不一样的,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就会把事情变得一团糟。我就是因为这样才失去了初中时最要好的异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