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 垂直安定面和平尾都是全金属蜂窝夹层结构。两者的抗扭盒为钛合金结构,蒙皮则是全厚度铝夹芯和硼纤维层合板构成的蜂窝壁板,前后缘为全铝蜂窝结构。方向舵梁肋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则由硼纤维层合板和铝夹芯构成。平尾和方向舵均可以左右互换。
进气道
F-15 的进气道设计要求是:大机动和高 M 数时性能良好;所有飞行状态下进气畸变小;重量轻。最初设计时有机翼短舱方案和两侧进气后机身并列方案。由于短舱方案较重,滚转惯性矩和发动机停车时的偏航力矩均较大,最终选择了两侧进气后机身并列方案。
进气道是可调外压式四波系超音速进气道,采用水平压缩斜板,除了具备基本的对气流进行预压缩功能外,在大迎角状态下还能改善进气状况,起到和腹部进气道类似的效果。由于二级压缩斜板超音速总压恢复较低,不能满足 M2.2 机动的要求,F-15 最终采用了三级斜板形式。
为了在超音速大迎角范围内保持理想的激波系统,F-15 考虑采用可变捕获面积进气口,后来发现这种设计还有减阻、改善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等好处。当时提出了 4 种方案,最后选定的方案是:可变捕获面积,三级斜板(同时转动),随迎角和 M 数调节,引气系统位于喉道槽缝。为此,F-15 的进气道上罩(包括侧壁)被设计成可以转动的,形成 F-15 独有的特征。由于上罩转动对发动机和飞机性能均有影响,因此其调节规律需要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F-15 设计阶段曾研究过两种不同的进气道侧壁外形,以求减小溢流阻力和改善侧滑时进气道性能。一种是全侧壁方案,另一种则是内外侧壁切除量不同的方案。根据试验,切小的侧壁在飞机侧滑时明显改善了飞机总压恢复和畸变,而全侧壁则在超音速小迎角时总压恢复最高。由于 F-15 强调高速拦截能力,超音速性能是设计重点。因此最终还是采用了全侧壁方案,气流畸变问题用附面层吸除孔板来解决。
为了配合进气道性能,F-15 前机身也作过修形。其原始设计在大迎角和侧滑时会导致前机身下部分分离气流进入进气道。为此,F-15 取消了前机身下部直线段,增大下部圆角,同时将机身最大宽度线由进气道中部上移到进气道上部,并减小机头下垂度。这种设计减轻了下部分离,改善了进气道总压恢复和畸变。
总之,这种四波系可调进气道大大减小了阻力,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对 F-15 的超音速性能助益犹大,但为此付出的重量和复杂性代价也不小。这也是空军高层和战斗机黑手党激烈斗争的结果之一——若不是强调 M2.5 的最大速度和超音速拦截能力,这种复杂的超音速进气道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太大了。事实上后来的格斗战斗机 F-16,就是采用了简单的固定正激波进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