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关于软体飞机这个事我就不评价了,我觉得不太好说,也没明白为什么会把这玩意儿算上
这件事的开端是2004.11.12《平原日报》刊登的《河南师大高工想造“软体飞机”》一文,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张丙炎自1993年起,历时11年研制出新型“软体飞机”。
所谓软体飞机呢,就是说一种更轻便、耐损伤的飞行器,整体由软体材料制成,反正能飞,软的,你就说是不是软体飞机吧
随后这篇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最后引发讨论的是中新网转载的一篇文章:《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 造价不到十万元》http://tech.sina.com.cn/d/2004-11-15/0824458979.shtml?from=wap
这篇新闻的标题可以说是跟原文大相径庭,而且颇具引导性,在这篇新闻之后有专家出来打假,指出软体飞机根本不可能存在。其中记者专程走访了我国著名飞行器设计专家胡继忠先生,记者写道“胡先生看完这则报道后当即肯定地说,制造出这样的飞机是根本不可能的”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12-02/1514469212.shtml?from=wap
因为诸多媒体一转风向的报道打假,软体飞机被列入北京科技报的《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老中医绝食49天居首》一文中http://tech.sina.com.cn/d/2005-01-05/1029495022.shtml?from=wap
2005年1月,张丙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责新闻媒体颠倒黑白,凭空编造新闻
( ゚∀。)接下来的内容很乱,我尽量捋清楚
首先是中新网《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软体飞机 造价不到十万元》一文,中新社联系这篇新闻的记者了解情况时,对方第一次说是亲口采访了张丙炎,第二次又说自己是看了平原日报之后写的,没联系到张丙炎,但是联系了张丙炎的家属
其次是北京科技报的《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当时北京科技报的记者试图通过中新社要张丙炎的联系方式,但是中新社记者答应过张丙炎不向外透露他的个人联系方式,于是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而张丙炎自己也没有收到过北京科技报的任何记者采访或者电话。结果不久之后《2004中国十大科技骗局》就直接见报了,里面关于张丙炎本人的描写有很多略偏颇的引导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