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视频制作的工作流
1. 选题
寻找内容方向
从个人兴趣和热点话题出发,选择有趣、有用且可能受观众喜爱的内容。
不排斥“蹭热度”,但要把握尺度,确保内容本身的质量。
确立具体主题
选题要具体、易于展开,如:软件分享、技巧教学、有趣事件等。
2. 写视频文稿
文稿的重要性
有利于控制视频内容的连贯性与准确度,减少无用信息与错误。
提高后期制作(如字幕制作)的效率。
写稿的工具与习惯
工具:OneNote、语雀、金山文档、腾讯文档等(需支持实时保存,方便跨设备使用)。
命名方式:日期 + 简要标题(非最终视频标题)。
分标题/小标题写作:形成清晰大纲,便于整体思路梳理与后期查阅。
参考喜欢的博主的视频结构,但勿照搬,需加入自己的特色内容。
3. 录音
录音设备的选择
早期可用手机或简单麦克风;后期可考虑投入更好麦克风(如USB动圈麦)提升音质。
动圈麦灵敏度低,适合噪音环境较大的场景;电容麦灵敏度高,适合安静且追求更细腻音质的环境。
录音软件与流程
使用 Adobe Audition(AU)等专业音频软件。
录音时分段录制、卡壳后再继续录,录完后剪掉错误部分。
使用 AU 的“基本声音”功能快速调音,如“对话-播客语音”预设并可自定义。
4. 收集素材
录屏软件
电脑端:oCam、Bandicam、OBS 等。
手机端:常用手机自带录屏功能。
图片/视频/音频/字体素材
避免侵权,优先选择免版权网站下载:
图片:Pixabay、Pexels
视频:Pexels
音频:淘声网(根据网站标注确认版权使用方式)
背景音乐:Free Stock Music
字体:猫啃网(检索并下载免费可商用字体)
素材管理
下载后及时重命名,让文件名能直接体现素材内容,方便后期查找。
5. 文件管理
文件夹结构
为每一期视频单独建立文件夹(命名与文稿名称一致)。
文件夹下常设 导出、素材、项目 三个子文件夹:
导出文件夹:封面、成片视频、字幕文件等。
素材文件夹:所有使用到的原始素材(视频/图片/音频等)。
项目文件夹:Pr 和 Ae 的项目文件与自动保存的备份。
常用素材单独放置
片头片尾、背景音乐等常用素材,可单独建通用文件夹,方便反复使用。
6. 剪辑(Pr 与 Ae 的联动)
基础剪辑:Pr
剪切、组合素材,添加过渡、简单动画等。
可先输出无字幕版本以及“纯人声”音频,为后期字幕制作做准备。
进阶动画:Ae
“使用After Effects合成替换”功能与 Pr 紧密对接:在 Pr 中右击片段直接导入 Ae 制作动画。
Ae 修改后实时同步到 Pr,提高效率。
进度条等效果
按视频章节或需要,在 Ae 中制作简单或复杂的动态进度条等增强观感的元素。
7. 封面制作
工具选择
常用 Photoshop(Ps)或其他熟悉的图片处理软件。
素材来源与设计要点
从免版权图片/字体网站获取素材。
封面需突出主题、吸引观众;可以模仿他人风格,再发展出自己的设计特色。
8. 字幕制作
字幕工作流
有文稿时可使用“音文对齐”功能(例如字幕说),先切割文稿,再与纯人声音频对齐生成 srt。
校对与调整:导入 Arctime 等字幕软件进行二次修正,输出校对好的字幕文件。
硬字幕与软字幕
软字幕(CC字幕):独立 srt 字幕文件,可随时开/关;适用于支持 CC 字幕的平台。
硬字幕:将字幕压制在视频中,无法关闭;适用于不支持 CC 字幕的平台。
自动生成字幕
若无文稿,可选择网易见外、video-srt 或付费平台(如讯飞听见、Arctime)实现语音转文字。
9. 发布与总结
成品输出
分别导出带字幕版、无字幕版,根据不同平台需求上传。
使用带有 CC 字幕功能的平台时,上传无字幕视频并附加字幕文件。
经验分享
通过观摩他人视频工作流和不断实践,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制作流程。
每个环节都可根据经验与需要进行微调与优化。
以上即为整个视频工作流的核心步骤与要点。从前期的选题、写稿,到录音、素材收集,再到剪辑、封面制作、字幕处理,最后上传发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人视频创作闭环。根据自身需要和设备条件,每个人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调整与改进。祝创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