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模式 - No.51646278


No.51646278 - 文学


无标题无名氏No.51646278 返回主串

2022-08-30(二)21:04:23 ID:ZnQRwoD 回应

拉康派精神分析翻译串再开!
这是前一本书《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No.50603768
虽然看的人不多,不过无所谓了,主要是自己想译。

这本书叫做《拉康入门》,比起上一本畅销书式的亲切文风,这本论述风格更加理论性。更重要的是,它涉及的内容更加深入,主题也更加广泛而全面。个人感觉有一定哲学基础的话读起来会更加舒适,但作者优秀的解释与编排使得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拉康的读者也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

因为开学了,时间可能不会太多,这个串的更新会相当不定期和比较缓慢。而且本书内容比较难,有部分直接接触了拉康的原著,而要译好拉康的原文需要花费很大的心力。而且是法语译成日语再转译,很有可能译出来不知所云(而且我有的地方也没看懂),所以这部分我只能尽力而为。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无名氏No.51646478

2022-08-30(二)21:12:09 ID: ZnQRwoD (PO主)

为了让看的人多一点,也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便于做一个复习,我准备了一些问题。在这里的问题是针对前期拉康的,对于中期和后期拉康的问题,将在译到那部分之前给出。

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一种回答几乎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

1. 为什么部分男性十分在意自己阴茎的大小?
2. 同样,为什么部分男性十分在意自己身高多少? 这与上一个问题性质相同吗?
3. 当你在说“我……”的时候,这个“我“指的是什么?我”是一个统一的实体吗?
4. 为什么人会有口误?
5. 什么是爱?为什么相处时间久了爱会变得淡漠?
6. 为何向他人表白的话语如此难以说出口?
7. 你是否曾有段时间热衷模仿某个偶像或是动漫角色,回想起来又觉得十分羞耻?
8. 为何阴阳酱在岛外出现似乎就很可爱,而在岛内出现则具有阴阳的意义?
9. 是否所有语言都能被还原为0与1的串?为什么?非语言的物体本身能被还原为0与1吗?世界背后有类似代码的东西在运作吗?
10. 世上有天才吗?天才与其他人不同在哪里?
11.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同为动物,动物的生命活动被称为自然的,而人类的活动则是非自然的、文明的。是什么使得人类活动之于自然具有相对独立性?
12. 为何大部分人对异性生殖器抱有性欲,尽管其并非出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意味?果真是因为刻在人类基因内的生殖冲动吗?那么在性幻想中手淫这样不具有生殖意义的行为为何能够成立?为何存在各种各样的性癖?
13. 男女之差别全部都是由基因决定好的吗?男人味、女人味等此类社会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14. 在精神疾病的领域,何为异常何为正常? LGBTQ是由于精神异常而导致的吗?
15. 从法律角度上,认为自己是女性、但生理上是男性的个体,应该当作男性还是女性对待?
16. 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形式(如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17. 厌食症的病理是怎样的?为什么同是失恋,有人暴食有人油盐不进?
18. 为什么说不能过于溺爱孩子?
19. 为什么说人像是一只自己给自己套上锁链,然后冲着狮子吠叫的狗?
20. 精神病人的典型症状之一幻听,即总是听见有人在对自己说话;然而一般人总是“听“见自己在说话。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21. 为何会有人相信征兆?比如说坚信左眼皮跳是好运的征兆,乌鸦叫则有坏事发生等等。
22. 交换信息时,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与接受者所理解的意义会有偏差吗?
23. 为什么说我们在根源上都具有妄想症的性质?

其次是有些难的,或是涉及到术语,一眼看上去不知所云的问题:

进阶问题
1.精神病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精神病离真理更近?
2.所谓口欲期、肛门期,是生物学上的产物还是语言的产物?
3.拉康的著名论断“女人不存在”是什么意思?男人存在吗?性别是一种生理结构吗?阳具作为一个身体器官的特殊意义在何处?性解放的道路在何处?
4.拉康将菲勒斯这样的阳具能指作为中心,去思考男性和女性的结构,这是否是一种男性中心主义与对女性的歧视?为什么女人以一切为享乐?
5. 解释欲望的图表。
6. 男性共同体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男性执着于权力的争斗?
7. 为什么说世人皆有罪?我们有什么罪?罪与罚的关系是什么?
8. 为什么说“人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
9. 大他者的大他者不存在是什么意思?
10. "无意识是大他者的言语"中的“的“字,表示的是属于还是关于?

无标题无名氏No.51649079

2022-08-30(二)22:53:18 ID: ZnQRwoD (PO主)

坏了,这次连插眼的人都没了( ゚∀。)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3055

2022-08-31(三)15:16:56 ID: ZnQRwoD (PO主)

文库化附文

笔者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相当于本书旧版的《面对拉康的拉康》。当时在日本对拉康的理解还不成熟,想要学习拉康的人也不知该如何入手,缺少以此为目的的解说书。那时某个书店委托我攥写拉康的解说书,我认为这是介绍自己在法国所学的对拉康的理解方式的好机会,因而开始着手写一本入门书。执笔时,由于是入门书,因此将内容限定在展现了拉康最古典的理论构造的研讨班第十一卷,介绍其中的理论展开。考虑到当时的日本对拉康的接受状况,我认为进行更近一步的说明反而会招致混乱,而且当时笔者自己对后期拉康的理解也还没有充分的自信。

而如今离最初的出版已经过了二十七年,筑摩书房提出再次出版《面对拉康的拉康》的提案。现在,日本国内对关注拉康的人增加了,对拉康的理解有了很大进展,也出现了优秀的入门书,那么再版本书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呢?但既然有这样的提案,就说明还是需要适于理解难懂的拉康的书籍,因此我就接受了这个提案。然而,现在对拉康的理解相当深入,仅凭对研讨班第十一卷的理解,还不足以阅读现在的拉康相关文献,因此加入了十一卷以后的拉康理论,进行了内容的更新。同时还修正了旧版中一些尚不完善的部分。虽然加入了一些新内容,但本书的意图仍未变化,因而仍然使用了原版的序文。并且,为了适于文库化,标题从《面对拉康的拉康》改成了《拉康入门》。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3064

2022-08-31(三)15:17:14 ID: ZnQRwoD (PO主)

>>No.51660756
是的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7364

2022-08-31(三)19:12:17 ID: ZnQRwoD (PO主)

序文

本书的标题为《面对拉康的拉康》。意在解说拉康的基本理论。自不必说,他是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家和理论家。因此,也许会有人认为本书的题目应当叫做《面对弗洛伊德的拉康》或是《拉康与弗洛伊德》更为贴切。也就是说,拉康应该通过弗洛伊德来理解。这种想法的确是理所应当的。然而要以弗洛伊德为基础来理解拉康,前提是已经理解了弗洛伊德。然而,弗洛伊德真的已经被理解了吗?在拉康以前,存在正确把握了弗洛伊德全部理论的理论家吗?

弗洛伊德以后的精神分析理论状况,与黑格尔死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发起批判时的状况十分相似。他们根据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只将黑格尔的一部分拿出来,就将其当作是黑格尔思想。这样的状况不止发生在黑格尔、弗洛伊德身上,而是在一切真正的思想诞生之后所共通的。在拉康认真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将其从根本上重新反思之前,说没有人理解弗洛伊德也不为过。弗洛伊德不被理解,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因为,他的理论说以生物学模型构成的,在此基础上许多理论家认为精神分析是在本能的层次上进行思考的。然而分析在本质上是使用语言的东西,是不能在本能这种动物的层次上进行操作的。拉康注意到这一点,将语言模型导入分析理论,重新反思了弗洛伊德。这次尝试实在硕果累累,将弗洛伊德从历史迷雾的彷徨中召回,使其处于他应该存在的位置。

由此我们明白了,弗洛伊德应当通过拉康来理解。那么拉康应该怎样去理解呢?要研究艰深难懂的拉康,这比理解弗洛伊德更加困难。就像面对弗洛伊德有着拉康一样,面对拉康不也还需要有别的人存在吗?这样想来就成了一个循环,到最后也无法得出结论吧。但是,幸好这个循环由拉康来切断了,而我们在此能够发现一种方法论。理解拉康的关键,实际上就是本书的标题《面对拉康的拉康》。

拉康的理论绝不是一块铁板。它是以跨越约三十年的研讨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反映着其间的迂回曲折,是在对自己的理论展开的接连不断的问题提出,以及为了应对分析实践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与努力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他的理论中总是包含有一些矛盾,以它们为原动力尝试新的理论展开。这是在处理分析理论中无意识这个悖论性的,本身包含着矛盾的概念时必然的运动。想要把他的具有这种性质的理论,化为一个简明的理论体系来考虑,那自然就会产生出不可逾越的困难。这就是读者一方缺少解读拉康的合适方法的原因。对他的理论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要求作为一个具有变化的运动来研究。

拉康理论难懂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概念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假如他要着手使用一个概念,那么在发生理论方向转换之后,他会继续保持使用同一个概念,并且在其中加入新的内容。因此如果对某一个概念,将某个时期的用法套入别的时期的论文,读起来常常不合条理,有时甚至会读出完全相反的意思来。拉康自己对此不作任何说明,使之成为增加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在读者不知不觉中,一个概念就具有了另一个意义。为了把握这样的理论,仅仅以概念间的联系来进行说明,这种构造性的方法是不够的。对此必须以历史性的方法来加以补足。也就是说,要求将拉康的理论变迁阶段性地提取出来,将某个时期的拉康与另一个时期的拉康对立起来,需要这种比较性的方法。采用《面对拉康的拉康》这个标题,也是为了表示这个对于理解拉康来说必要的方法论。

这个标题实际上是拉康的后继者与被委托了研讨班编纂工作的J·A·米勒所主张的。他是这样说的。“今天要理解弗洛伊德,是不能离开拉康的。那么要怎么理解拉康呢?那就是面对拉康的拉康。”
(注) 这本书不仅标题,在内容上也受了雅克-阿兰·米勒的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在每个星期三所开展的讲义十分明晰,是理解拉康理论不可缺少的东西,本书从中受益良多。要说能达到上述拉康理解的人还有谁存在,那除了他没有别人了。也就是《拉康与米勒》。米勒在日本还不太知名,但近来他的文本选集已经被翻译了,请一定参考一下。

本书粗略划分起来,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第一个部分是以无意识的语言构造为中心的理论,其后则是关于对象a的部分。无意识的语言构造,是以拉康那句有名的命题:“无意识是像语言(langage)那样构造的”来表示的,作为从一九五三年罗马报告开始的他的教育活动的支柱,成为了拉康理论的地基。以语言构造进行的分析的理论化在五十年代后半完成,而这是一般意义上广为人知的、作为构造主义者的拉康。他制作出了一个集大成的图示,命名为欲望的图表。这个图表在拉康理论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本书最初的目的就是试图深入这个图表。

然而在以这个命题为基础推进理论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问题。那是实在界的问题,以此为界限,他的理论发生了一次方向转变。在一九五九~一九六零年开展的研讨班《精神分析的伦理学》中,这个方向转换清晰地显现出来。雅克-阿兰·米勒将经过这次转换的拉康称作“另一个拉康”。他在这几年为了对此进行理解花费了很大力气,而最近在法国对这部分的理解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另一个拉康”的中心概念,就是拉康称为对象a的东西,在分析中是为了把握实在界的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东西。在此我们也会在第II部以对象a为主题,尝试解明其生成与作用。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著者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8086

2022-08-31(三)19:46:40 ID: ZnQRwoD (PO主)

第I部 前期拉康

在第I部中,将对相当于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初期的,从一九四九年开始的【镜像阶段】论文开始,到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的研讨班《欲望与其解释》为止的理论展开进行讨论。

在这个时期,也可以划分出两个阶段。首先是围绕【镜像阶段】,以想象界为重心进行的理论化,此后是象征界的导入与发展。拉康的一些基本思想,父之名、无意识的语言构造、主体、欲望等等,都是在此形成的。还有,在拉康对精神分析进行理论化的整个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性时间的概念,也是与【镜像阶段】在同一时期得以展开的,因而也收录于这一部分。拉康理论的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的,因此这里尝试解读拉康文本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关于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之图表的。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8810

2022-08-31(三)20:20:04 ID: ZnQRwoD (PO主)

第一章 镜与时间


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

【镜像阶段】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拉康的出发点。其在一九三六年德国的玛丽安巴(Marienbard),弗洛伊德学生之一的歐內斯特·瓊斯所主导的第十四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上首次发表。收录于《书写》的论文是在其后十三年,于苏黎世开展的学会上发表的。

想象界

六个月大的孩子在镜中认出自己的样子,显出喜悦的表情来。这种反应只在人类中被观察到,而在黑猩猩这种与人类应该是最相近的动物中也没有发现。黑猩猩会确认镜子后面,结果发现其映像并非实在的东西,就不再对其有兴趣。然而人类的幼儿即使知道那只是单纯的映像,也会显示出开心的表情。这被认为是孩子将镜像认作是自己的像而感到开心。

拉康最初尝试以荷兰解剖学者伯克(Bolk)的理论来对此进行说明。伯克的理论称之为胚胎化学说(foetalization,胎生児化説),根据此理论,在灵长类胎儿中只是暂时性的形态,人却要终身保持。人和灵长类在胎儿的状态上很相似。然而灵长类会从胎儿的状态生出体毛,随着发育改变体态,与此相对的是,人保持着胎儿般的状态,只有生殖器成熟起来而成为大人。因此,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在相当不成熟的状态下被分娩出来,必须完全在母亲的照顾下,经受长时间的保护。对自己身体的支配仍然不完全,对身体也不持有一种整体的映像。自己的身体像,仅仅是通过母亲,也就是通过口、眼、耳、手等这些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媒介,而形成的诸多感觉映像的支离破碎的集合而已。

假设如此仅仅持有分裂的身体映像的孩子,在某一天被母亲抱到镜子跟前。那时,在他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器官性的运动支配之前,他首先发现了自己的全身像。他将镜子中的映像与自己同一化,作为一个全身像来预知性地把握。这可以说就是人类的自我的起源。此后,在孩子的内部,这样的同一化不断发生,就形成了本来的自我。在自我的形成过程中,镜像的经验起到了形成理想原型(Urbild)的作用。孩子在以后,为了到达这个理想的映像,会尝试一连串的次级性的同一化,但不能完全到达。在此作为映像的自我就成立了。自我是同一化的堆积,就好比洋葱皮那样。

这样精神分析式的对镜像阶段的解释,与心理学的解释完全处于相反的立场。

无标题无名氏No.51668984

2022-08-31(三)20:27:08 ID: ZnQRwoD (PO主)

说明一下,因为这本书的每一节都比较长,因此和上一本书总是一个回复给出一节不一样,这里我可能在一节的中间就断开,意思是我累了明天再译( ゚∀。)

无标题无名氏No.51682216

2022-09-01(四)12:35:00 ID: ZnQRwoD (PO主)

在心理学中普遍认同的是人类心理的发育理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脑不断发育,而心理能力也随之发育成熟。镜像阶段用心理学来解释的话,就是,到达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就到达了能够理解镜像并非实在的大脑的发达阶段,其内部已经成立了的自我,将镜像认作是自己的映像与外部的他者间混合存在着的东西。

与此相对的精神分析式的解释认为,人本没有相当于内在自我的东西,有的只是自己身体的分裂开来的映像而已。存于外部的镜中的映像,将自己的身体显示为全体性的统一的东西,孩子将其接受为自己的自我的起源。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这两种解释是截然相反的。在心理学的解释中,是内部的自我在外部认出自己的映像,而拉康却认为是外部的映像被接受为自我。也就是说,自我是以人外部的映像为基础的。拉康将其称为异化(Entfremdung,疎外)。因为,人通过这个过程被引入于外部的映像中,从而坚信那个映像就是自己本身。

在此,问题在于映像所具备的一种能力。映像形成了某种东西,或者说某种东西以映像为媒体而被形成。拉康试图用动物行为学来对映像的这种能力进行例证。

比如说,在鸽子的性腺成熟过程中,不论雌雄,都需要向其显示同类鸽子的映像。还有,要使飞蝗从独居向群居发展,只需在某个生育阶段中,在视觉上向其展示与这个种类固有的运动方式相近的运动着的映像就可以了。

在这些例子中,映像都现实地引起了生物学层面上的变化。对动物来说,这个映像是被遗传性地给予每个个体的,是构成动物本能的一部分。然而对人来说,镜像这种映像是产生了自我这种映像的东西,因而应该认为其功能是不同于动物那种,产生了超越其领域的作用的,本能性的映像的。然而即使如此,还是可以认为接受自己映像之作用的这种能力,是像种子那般具备着的。拉康将其称作格式塔(Gestalt,ゲシュタルト)。

认为映像具有形成作用的不止拉康。弗洛伊德也有着与此相当的概念。意象(imago),原本是荣格最先使用的用语。意象就是,某个个人在把握他人时作为模型的映像,比如说父亲的意象,母亲的意象等等,是无意识性的被定式化的映像。拉康将镜像阶段称作是意象的作用的特殊情况,认为其具有确立人类与自己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