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模式 - No.61556425


No.61556425 - 文学


无标题无名氏No.61556425 只看PO

2024-03-09(六)12:23:48 ID:aJm3cqo 回应

非网文记录串

无标题无名氏No.64021208

2024-10-09(三)17:38:40 ID: BgfZxfx

>>No.64018960
下单了第一本

无标题无名氏No.64021350

2024-10-09(三)17:53:59 ID: aJm3cqo (PO主)

插句题外话,整两张梗图。
(我串里这么多心灵哲学和精神分析,和人工智能以及神经科学都是认知科学,四舍五入就是一家人所以肯定不算偏题~)

无标题无名氏No.64021353

2024-10-09(三)17:54:17 ID: aJm3cqo (PO主)

分享图片

无标题无名氏No.64030944

2024-10-10(四)17:52:11 ID: aJm3cqo (PO主)

《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 伊森 沃特斯
之前看到一位医生写的文章说,现在的小孩抑郁得越来越“标准”了。
痛苦是实在的,但是精神疾病的症状却未必是自有的。阅读福柯的时候我就朦胧地感到,不同时期的主流精神疾病差异很大。可能的解释是,我们把塑病因素和致病因素混为一谈了。
症状是无意识的言说,一个症状是否被放进公众认可的症状池中决定了病人的无意识是否会用该种症状去表达自己的痛苦。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痛苦”本身也是个文化的概念,我们时代的痛苦更大的来源是我们失去了过去给予我们心理支持的那些叙事,现代性的关怀如此脆弱,优绩制的压迫又如此尖锐,以至于现实的苦难加倍地成为痛苦而非“上帝的恩典”。

谈得有些乱,但是总的来说,即使我们可以期望无文化的自然科学,无文化的心理学or精神病学也是不可能的。精神疾病的塑病因素是被文化所创造的(比如可以了解一下我国不同时期的精神分裂发病的典型症状)(以及强调:这不意味着疾病不存在!痛苦与症状在个体的层面是实在的!)期望以统一的心理学去解决疾病,有时反而会塑造疾病。
知乎有个月经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抑郁症越来越多了。”其实答案并不是去检查的人越来越多了,抑郁一直存在。恰恰相反,影响因素是多样的:DSM对标准的放宽、时代压力的变化等等,以及――抑郁症越来越多恰恰是因为抑郁症被承认了。
包括LGBT问题等等也是这样(关于这一点感兴趣的肥哥可以参考速发性性别焦虑相关的研究,这很好地揭示了跨性别这一概念是如何“侵入”的,以及重申一遍,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症状与苦难是虚妄!)如果说我对此持缄默态度,并不因为政治的原因、道德的原因,而仅仅在于――对文化与心灵保持敬畏。

无标题无名氏No.64031057

2024-10-10(四)18:05:37 ID: aJm3cqo (PO主)

>>No.64030944
畅销书,个案研究,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边吃饭边看(bushi)

无标题无名氏No.64035374

2024-10-11(五)07:17:09 ID: aJm3cqo (PO主)

>>No.64030944
感兴趣的肥哥可以只看最后一章“日本――抑郁症的大市场行销”

无标题无名氏No.64040720

2024-10-11(五)18:27:21 ID: aJm3cqo (PO主)

《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克里斯托弗 科赫
科普,感觉时间浪费了,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 ゚∀。)
不过作者本人是大牛。

无标题无名氏No.64043910

2024-10-12(六)00:02:43 ID: BgfZxfx

>>No.64040720
我有时候也读到我的领域这种书,很亏

无标题无名氏No.64051533

2024-10-12(六)19:47:11 ID: aJm3cqo (PO主)

The feeling brain,Mark Solms
令人兴奋的论文集!
试图以类似NCC(neuronal correlation of consciousness)的方法去重构精神分析,这样的品味太棒了。
就像编者说的,“重点不是去评判弗洛伊德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完成弗洛伊德未竟的工作。”
像驱力与边缘脑中的寻觅(SEEKING,Panksepp)系统有关,梦的移置与额叶深层白质之间的关联等等。即使缺乏进一步的分析,这种接合揭示的可能也令人兴奋。
另一类工作是对神经病人的精神分析,在这里我们分离了脑损伤病人的本身的能力丧失以及在此基础上展现的可能基于精神分析机理的共病的抑郁等等。
以及:你们这期刊的作者怎么来来回回就这几个人啊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