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绅士,读作丧尸 X岛揭示板
 首页版规 |用户系统 |移动客户端下载 | 丧尸路标 | | 常用图串及路标 | 请关注 公众号:【矛盾苇草】|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常用串:·豆知识·跑团板聊天室·公告汇总串·X岛路标

No.61059232 - 灯谜探奥 - 科学


回应模式
No.61059232
名 称
E-mail
标题
颜文字
正文
附加图片
•涵盖各类科学的讨论板块
•可盖棺定论各热门事件/关注后续/谣言粉碎
•干货什么的最喜欢了!
•请注意发言所包含的信息量,信息量过低的内容将移回综一
•引用请注明出处,民科、伪科学退散

灯谜探奥 猜灯谜从入门到精通 2024-01-31(三)22:56:09 ID:US2Qf5A [举报] [订阅] [只看PO] No.61059232 [回应] 管理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拓展,旨在帮助各肥卿没有门槛地参与灯谜活动,欢迎交流
Tips 无名氏 2099-01-01 00:00:01 ID:Tips超级公民 [举报] No.9999999 管理
( 」゚Д゚)」< IOS另一个客户端【霞岛】测试啦!串号>>No.52940632
凡例 无名氏 2024-01-31(三)22:59:41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298 管理
1.本文收录讨论的灯谜,特指由谜面、谜目、谜底构成的简短(以汉字为主的)文字谜,故事谜、画谜等不专门收录讨论,哑谜等更不收录讨论。举一最简单例:
>挥手告别(打一字)军
2.谜目大多数时候为简称,如“打一字”简称“字”,“打一成语”简称“成语”。谜面中不用标点隔开上下句时以半角空格“ “隔开。例如:
>竹下一牛 叫唤声声(乐器)笙
3.注明制谜人的灯谜例如:
>刘二安:鲭(6字成语)水至清则无鱼
4.注明著作的灯谜例如:
>《当代百家成语灯谜精选》:刚刚认得他(成语) 才识过人
5.灯谜出处中的具体章节以§X.Y注明。文本中的制谜人以[某人]注明。例如:
>曹雪芹《红楼梦》:§22[贾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物) 爆竹
6.如谜面前的内容含有谜底,则涉及部分以{谜底}替代。例如:
>陆龟蒙《{谜底}》: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物) 蝉
7.谜底是或者含有繁体字的灯谜,如果相关字形与简体字相差不大(如“釒”与“钅”,“訁”与“讠”)则可不特地说明,如果相差十分大,则谜目可说明是或者含有繁体字(并可在后方注明简体正字)。如果谜面中含有繁体字,则可不加以说明。例如:
>十四口(繁体字)圖 (图)
8.收录时加以改动的灯谜在最前方注明[改]。例如:
>[改]《全唐诗》:車中猴(字) 申
9.解释起来相对容易的灯谜,可在最后方直接注明别解。
>九十九(字)白(别解:百减一)
10.本文具体参考文献格式符合国标GB/T7714-2015,主要以专著、期刊、报纸为主。
目录(暂定)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0:55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25 管理
绪论
0.1 什么是灯谜
0.2 什么不是灯谜
0.3 小结
1. 灯谜的渊源
1.1 古代史中的灯谜
1.2 近现代史中的灯谜
2. 灯谜的特色
2.1 灯谜的文学性
2.2 灯谜的原理
2.3 灯谜的地域性差异
3. 灯谜的类型
3.1 按谜面结构分
3.2 按所涉知识分
3.3 按制猜技巧分
3.4 谜格
4. 灯谜的技巧
4.1 制谜技巧
4.2 猜谜技巧
4.3 做谜人著谜书
5. 灯谜风采(待续)
5.1 灯谜大观园
5.1.1 击穿灯谜秩序:无底谜
5.1.2 红谜
5.1.3 李纨之谜
5.2 小说灯谜
5.2.1 名著灯谜集锦
5.2.2 晚清小说中的灯谜
5.2.3 三体
5.3 灯谜在次元之间
5.3.1 恶魔之灯谜
5.3.2 绿色问号
5.3.3 Thaumiel基金会的法宝
5.4 历史在此扭结
5.4.1 谜被理性浸染
5.4.2 天国的谜
5.4.3 抗日灯谜
6. 跋
6.1 致谢
6.2 练习
6.3 参考文献
绪论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1:34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37 管理
欢迎各位肥肥卿卿正式进入本串,并诚挚欢迎交流讨论。写作本文的起因是本肥过往对灯谜也有相当的兴趣,又鉴于甲辰元月将至,便决定利用空余时间将本肥对灯谜的认识整理成文,以供诸位共学其识,共享其乐。点进本串,看到此处的你,想必对灯谜也是有一定的兴趣,那么本文则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行文平实晓畅,尽量把每件事都说明白;把搜罗到的灯谜历史基本讲述出来;详细地说明灯谜的特点、原理、类型(特别是谜格);传授具体的解谜方法,以及制谜方法;评析若干具体的灯谜;介绍著名的灯谜,以及著名的谜人谜著;主观地侃一侃文学与历史中的那些与灯谜有关的事。
具体可以参看目录中各章节的安排,大家可按需详读略读。
本篇绪论主要是要阐述“灯谜”的概念,即:
0.1什么是灯谜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2:01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47 管理
“专指文义谜,是利用汉字的形态结构、多音多义及无文字的含义等特点,通过别解描述事物供人猜射欣赏的文学作品,一般由谜面、谜目、谜底组成。也指贴谜面于花灯或悬挂供猜射的描绘事物的谜语。”是其比较官方的说法。我说咱们一定要把它弄弄清楚。
/*首先我不是来搞什么思政教育的,灯谜的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一想到它与里里外外那些刻板印象中的中国老三样(熊猫、唱戏、孔夫子)站在一起,我就觉得很没劲。说它“优秀”,但提到传统(文学)文化时,又很少有人说起灯谜,恐怕又没有那么“优秀”了。*/
灯谜是一种文字游戏(word play),这是很直接的说法,它与古今中外的诸多文字游戏的确有共通之处,譬如脑筋急转弯、歇后语、谜语、纵横填字谜等。
按本人的说法,灯谜的定义是:以汉字为主体,以别解为核心的简短文字游戏。
“以汉字为主体”很好理解,汉字是灯谜的载体、呈现方式,灯谜在无比广阔的开阖中,极大程度地展现了汉字这种方块字的象形文字特点,展现了中文这种典型的分析语特点。但我说“主体”也意指汉字并不是全部、唯一载体,后文我们会遇到实例。
>unenough(《桃花源记》中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别解在灯谜秩序中处于核心地位,要我说它就是灯谜的充分条件、根本保证、第一要务,或者说别解就是整个灯谜秩序的代指,即有灯谜必有别解,无别解不成谜。
别解的准确定义为何?
专业书籍称“所谓‘别解’就是谜面与谜底的扣合要有别于语文范畴的解释,不能机械呆板地按照面底词句的规范化意义即本义去理解,而应该转弯抹角,别取意境,从汉字的意义衍化、笔划增损、谐音象声、象形以及反义相扣上去理解。其谜底应使人感到既与规范的意义有联系,又不受规范意义的限制与约束,从而体现出‘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的特色。”
简单点说,灯谜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谜面的字面意思并不指向谜底,而是要在特定的情景里重新把握,让能指滑动下去,化“机械刻板静止片面庸俗形而上”为“有机具体能动宏观唯物辩证”。谜面的字面意思不是正解,正解一定是重新理解,换句话说别解才是正解。作为灯谜秩序代指的别解乃是猜灯谜的大他者,正是别解的缺失构成了谜的存在,猜谜的欲望驱动猜谜者去往“大他者的并不存在”,即别解(灯谜秩序)的并不存在(详见§2.2.2)。
别解可细分为三种类型,即谜面别解、谜底别解、谜面谜底双别解。
0.2什么不是灯谜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2:18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52 管理
按照辩证逻辑,当然要从事物的反面把握事物,即灯谜是其反面的否定,灯谜不是其反面。
大多数人提到灯谜八成是要与其类似的文字游戏混淆的,因此我要旗帜鲜明地强调:灯谜不是脑筋急转弯、歇后语等等,更不是名词解释、知识问答。
尤其是机械履行同一律的后两者,当前上上下下都有不少人完全不去哪怕动动手指头检索一下就把灯谜当成了这俩,当然现在我们知道灯谜比起这两者来说有“别解”。灯谜的开放性无比突出,也正呼应了人类语言系统的离散性。灯谜恰恰在能动地嘲弄着同一律的错谬。
这也昭示了解谜应远离做题思维,题海战术更是事倍功半。我甚至有点想说灯谜是不怕上网搜的,一方面灯谜的短小精悍令检索八成无济于事,另一方面即使检索出“答案”也不妨碍其蕴藏在思考过程中的乐趣。在此我明确建议对于实在解不出的谜,略过便罢了呗,大他者并不存在啊。
实际上,灯谜就如同诗词歌赋一样,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具体规则既是制谜的规则,也暗含了解谜的指向。
我根据资料总结如下:
※①必须有别解
※②谜底不能“露面”
※③底面不能“倒吊”
※④谜目要给对(尤其是没有声明特定谜格的不能使用谐音)
⑤底面没有闲字
⑥注意谜底数量
⑦底面要成文
其中,带※的是一律要严格遵守的。⑤⑥⑦的成立与否相对模糊,须在具体操作中把握。
① 已在前文中着重强调,别解自然也是灯谜有别于其他文字游戏的标志。
② 中的“露面”即谜底中的字不能出现在谜面中。对于猜谜者来说显然出现在谜面中的字也不会出现在谜底中了。
③ 中的“倒吊”即谜面与谜底是必要不充分的关系,谜底应大于谜面,而应避免谜底小于谜面的(也称倒葫芦)现象。比如,谜面上若有“牡丹”、“芍药”等词,谜底中可猜“花”;谜面上若有“花”字,可猜“植物”,但绝不能猜“牡丹”。
④ 指出谜底必须符合谜目自不必多说,且意味着谜目也是制谜人把控灯谜难易程度的抓手。谜格的相关内容详见§3.4。再次严肃声明,使用谐音时一定要注明对应的谜格,如谜底全部是谐音的梨花格,末字是谐音的粉底格,除首字外全是谐音的白头格等等。
⑤ 中所谓“闲字”,是指谜面中的字与谜底中的字是严格地一一对应关系,没用的字是被剔除的。特别对猜谜者来说,一定要把每个字都用上。就如同诗有所谓“诗眼”一样,一些谜是有“谜眼”的,把握住特定的名词、虚词、状语、谓语,就能一举突破。
⑥ 对于制谜人来说是要注意把控谜底的数量,即处理好一谜多解的情况,可用“7笔字”“末字少笔成语”“第3字9笔词牌名”的谜目限定唯一的谜底(少笔字是指笔画数<5的字)。对于猜谜者来说,譬如“字3”“石人2”这样有数量要求的谜目自然有助于对谜面整体的理解(特别是句读),而谜底大部分情况是历时性的,小部分情况是共时性的。
⑦ 规定灯谜的底面要成句,至少也是要言之有物,不能让人莫名其妙。再者底面符合形式逻辑还不够,最好还要符合历史现实,只在言语中成立的灯谜不是好灯谜。对猜谜者的启示倒是老话,真理就在事物的断裂之处,正解就在矛盾的对立缝隙。例如:
>玉口(国际关系名词)联合国△
>张翼德调查户口(唐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
0.3小结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2:40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57 管理
容我重申:灯谜是以汉字为主体,以别解为核心的简短文字游戏。
在此我还要厘清谜语与灯谜之间的关系。
倒不如先解释一下所谓“狭义灯谜”与“广义灯谜”间的关系。按上世纪的老辞书老谜书所说,狭义灯谜特指(正月十五元宵节)粘贴放置在花灯上的谜,而广义灯谜则指文义谜。而按现在的说法,老说法中的狭义广义倒产生了微妙的翻转:狭义灯谜是指文义谜,而广义灯谜则指包括文义谜、故事谜、画谜等诸多谜型在内的谜。
也就是说只要在现在广义灯谜的定义中加上哑谜(即靠动作比划让人猜的谜)即谜语的外延。至于谜语的具体内涵,此处不过多阐述。
总之谜语与灯谜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要在两者间画上等号得具体考虑情景。
灯谜又称灯虎、文虎,古称隐语、廋语(详见§1.1),猜灯谜又称打灯谜、射灯谜,其中的“猜”“打”“射”又可作复合谓语猜射、射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文艺类型也需注意把握其自我指涉的表征,例如:
>三点共猜一个字(四川地名)射洪
>功夫不好来猜谜(《水浒传》情节)武松打虎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3:41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383 管理
另外据谜界约定俗成的规矩,若干常用谜目简称备考如下:
五唐(七唐):五言(七言)唐诗(一般指《唐诗三百首》)句
古文目:《古文观止》篇目
古文句:《古文观止》句子
聊目(志目):《聊斋志异》篇目
汉(唐、明等)人:汉(唐、明等)朝代人名
石人(红人):《红楼梦》人名
泊人:《水浒传》108将中人名
泊诨(泊号):《水浒传》108将中诨号
六才句:《西厢记》中句子
三国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列人:《东周列国志》人物
诗目、唐诗目:《诗经》篇目、唐诗(一般指《唐诗三百首》)篇目
迅目、迅名:鲁迅文章篇目、鲁迅笔名
第一章 灯谜的渊源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5:16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419 管理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已知否定未知的过程,就是与谜斗争的过程。对原始人来说,世界与自我几乎都是未知的,人类一次次解开的谜,就是一次次认识的飞跃。
按恩格斯在《家私国》中的观点,人类进入所谓蒙昧时期初级阶段的标志就是语言的出现,即有了语言人才成为了人,有了语言,才有火、弓箭、陶器、冶铁这些生产力层面的一次次飞跃。
语言文字是人类在原始共产社会的劳动中所共同制造的物质财富,人们把对世界、自我的认识固化为公认的符号,把认识理解一代传一代延续下去,以抗击未知。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语言文字则避无可避地被纳入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范畴,语言文字与谜的分离非但没有加速,反而迟滞不前,这当然是统治者的有意把持。
就像土地兼并规律性地被王朝末年的起义一举收割一样,字与谜、谜与灯谜、灯谜本身的概念也是阶段性地被历史周期律解放。我以此将第1节中的古代灯谜史划分为3个阶段: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经历字与谜的分离)、春秋战国至宋(经历谜语与灯谜的分离)、宋至今(灯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20世纪人类产生的知识比之前人类产生的知识总和还要多)。这两章欲感性地展示出灯谜场域的开放(毕竟之前的灯谜场域确实让人感觉固守闭包),从而引出第2章——寓居于人类离散的语言体系的灯谜特色。
目前有的几本(灯)谜史著作,旨在专门研究历史上的灯谜作品、活动、人物、文献、社团、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钱南扬的《谜史》),有些亮点没啥问题,对我帮助颇大,推荐于§6.3。
1.1 古代史中的灯谜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5:38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429 管理
传统的定义学概念性考察是从灯谜名称的流变着眼的。
从最早记载夏商周时期的稳语度辞开始,到清代,灯谜(近似灯谜)名称的大致递变情况为:
春秋战国时期称:讔、隐、言隐、廋辞、廋语。
汉时称:隐语、隐语、射覆、离合。
南北朝时称:反语、字谜。
唐时称:歇后、覆射。
宋时称:地谜、谜、谜语、字谜、商谜、哑谜、诗谜、戾谜、社谜、藏头、市语。
元时称:独脚虎、谜韵。
明时称:反切、商灯、猜灯、灯迷、灯谜、春灯谜、春谜、弹壁灯、弹壁、诗禅、文虎、诗虎、虎。
清时称:灯虎、春灯、缩脚虎、缩脚韵、切口。
除了上述名称外,灯谜还有很多俗称,如北方有些地方叫谜、谜儿、闷儿,南方有些地方叫谜子、谜谜子、秋谜。还有一些书面称呼,如文义谜、事物谜、民间谜语、小谜语,等等。
现在,灯谜的常用名称为谜、灯谜、谜语、文虎、春灯和灯虎。
历来对猜灯谜的行为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如占、射、虑思、解、辨、商、猜、打、拆、破、商灯、射虎等,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说法,如打呆、打古仔、破闷等。其中有些历史叫法已淘汰,目前常用的说法是猜谜、猜灯谜、打灯谜等。
1.1.1 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6:37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459 管理
与私有制中统治者将文字神秘化、神圣化隔相呼应的是,劳动者通过将语言曲折化、婉转化,以取得拉康所说的阉割后的原乐(详见§2.2.3)。在许多上古民歌中我们能领略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乐趣:
断竹,续竹(一作“属木”,意为连接木);飞土,逐宍(即“肉”)(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弹歌》)——描绘了人们砍伐竹子,制造工具,射出弹丸,追捕猎物的情景,此即以弓箭作为生产资料进行采猎经济活动的谜化反映。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周易·归妹·上六》)——此即使用灯谜技巧中的“矛盾法”建构的割羊毛歌谣。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周易·明夷·上六》)——此即曲折反映了以太阳为谜底的原始图腾崇拜。
我们从考古史料开始,能逐步瞥见字与谜逐步分离的过程。
结绳刻木记事是人类最原始的传递信息方式,现在说其包含着借代和隐意显然是种回溯性建构。
半坡、姜寨、双墩、杨家湾、马家窑、二里头等遗址中发现的陶符,是文字逐渐成熟的实例。
太极八卦、《河图》《洛书》、图腾崇拜的出现,则说明语言进入了会意影射“隐意”的中高级阶段,概念与读音书写符号的捆绑已经松动。
被认为含意比较完整的隐语见于我国最早史书《尚书·汤誓》记载的一首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即“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日”即“夏”的代指,(当然“夏”里有“日”)因为日图纹为夏姓的族徽,可见于大汶口文化八角星太阳纹陶器即夏字(||竖太阳)陶豆。
(这类谜谣当然是起事者欲推的,我愿称之为“政变谜谶”,就如同前文提及的土地兼并一样,我们会在历史中频繁地遇见它。)
大量出土于周朝前期的青铜铭文运用起了“回互其辞”的手段,表明当时的人已经有意识地将能指与所指远远地分开:
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明·谢肇制《五杂俎》汇录《太公笔铭》)
石墨相著。邪心谗言,无得汗白。(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引《太公金匮》砚书铭)
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太平御览》引《太公金匮》车铭)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馆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左传·昭公七年》鼎铭)
甲骨文、卜筮、谜语三者互相促成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尔后,谜语大踏步地进入了上层生产生活的政治神话中,进入了下层生产生活的诗吟歌咏中。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史记·齐太公世家》)
此姬周代商之政变谜谶,所谓“非龙非彨非虎非罴”即隐意辅佐大臣之卜辞。因"非虎"亦作"非熊",讹为"飞熊",后来,"飞熊"成了帝王得贤臣的代词。
糜弧箕服,实亡周国。(《国语·郑语》)
"糜弧箕服"指抱养褒姒的人,隐由此而导致褒姒误国,此西周破灭之政变谜谶。冯梦龙、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第1回中,将此童谣写为"月将升,日将没;屎弧箕能,几亡周国"。大宗伯召虎解曰:"屎,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糜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服。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太宰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
以比、兴、赋作为主要方法论的《诗经》亦是诗歌为谜的先河,尤其是比(比喻)与兴(烘托):《鹤鸣》全诗喻招徕贤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硕人》以“葇荑”喻美人之手,以“凝脂”喻美人之肤,以“匏犀”喻美人之齿;《鸱鸮》以鸱鸮(猫头鹰)隐喻坏人,以鸟隐喻弱者;《硕鼠》诗之喻各有说法,现认为隐喻剥削者。《关雎》是以起兴男女求偶;《桃夭》是以起兴婚礼新娘。
1.1.2 春秋战国至宋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6:52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464 管理
为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开辟第四级标题,每节分别具体介绍灯谜的新发展、谜著、谜人、谜事、灯谜现象。
1.1.2.1 春秋战国至汉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7:22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477 管理
春秋战国这一大变动时期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以周(公)礼为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逐渐停转,周王室大权旁落,群雄逐鹿;经济上,奴隶制生产模式发展到最高峰,土地私有制木已成舟;文化上,进入了所谓“轴心时代”,讔隐引而待发。
出于政治需要,谜语演化出了其在历史上最为主要的功用——滑稽而谏。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续而藏诸?求善贾而活诸?"子曰:"活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第九》)
此假物寓意之隐语:子贡没有直接表义而以美玉来形容君子,子借此传达待沽美玉来反映出仕、求仕的愿望。
景王既杀下门子,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惮其牺也。"遽归告王,曰:"吾见雄鸡自断其尾,而人曰'惮其牺也',吾以为信畜矣。人牺实难,已牺何害?抑其恶为人用也乎,则可也。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也。"王弗应,田于巩,使公卿皆从,将杀单子,未克而崩。(《国语·周语下》)
此借事寓意之隐语:"雄鸡自断其尾"隐周景王欲杀单穆公,还没动手后者便死了。
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曰:"佩玉紫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左传·哀公十三年》)
此托言寓意之隐语:"庚癸"隐粮食。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因不敢直言,只好用隐语代替。
古乐府云:"梧桐秋,吴王愁。"(清·张鉴《冬青馆古宫词》)
此谐音寓意之隐语: "梧桐秋"的古音与"吴王愁"相似,以谐音双关隐喻夫差之绪。
而拆字谜的则是谜语在形式上的创举。其起源可追溯至卜筮谶语中的测字术,后秦制“书同文”,李斯定小篆,程邈造隶书,为拆字的流传提供了直接条件。
最初的拆字隐语有两个特点:一是隐寓意义,即出于某种政治、思想目的需要而拆字,拆字为隐意服务,作望文生义的解说:二是任意支解,即拆字并不遵循汉字结构的组合规律和部件规范,所拆汉字的构件与被拆汉字的本体构件相比较,相同或相似均可。古时的人,无论是上层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下层百姓,都乐见这类某种隐意目的而制作的隐语,这种拆字重意而不重形,只要能达到隐寓某个意义的目的,是不拘汉字分拆的构件相同或存在某些细微差异的。揭示拆字体隐语时,人们也并不因为组合汉字时的笔画构件有细微差异而怀疑其隐寓的意义。后来,拆字为政治思想服务的作用日渐弱化,文化娱乐的作用提升,拆字隐语也向汉字规范化形体分拆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利用文字的形扣灯谜。而任意支解文字的习俗则一直由测字术延续下来。
例如:
楚子曰止戈为武。(《康熙字典·武》引《左传·宣十二年》》自环者为私,背私者为公。(《韩非子·五蠹》。注:公,平分。从八从么,八犹背也。)
两口衔士为喜。喜得明心,喜者为憙,憙天心。(《春秋·元命苞》)
《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德,《诗说》以二在天下为酉,《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新论》以金昆为银,《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宋书》以召刀为邵,《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如此之例,盖数术谬语,假借依附,杂以戏笑耳。(《颜氏家训·书证》)
尤其是各种版本的刘汉政变谜谶:
《搜神记》和《宋书·符瑞志》及《孝经右契》等书所载的“卯金刀”谜: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用白话说就是:宝文出现,被刘季紧握手中,这个姓刘的,星相就在轸星的北面,他的字是季,天下人将无不敬服他。此即刘邦一统天下,为君王帝位神授制造的舆论:刘邦,字季,“卯金刀”合为繁体字“劉”,“禾子”合为“季”字。
《三国志》《后汉书》载“董卓死”政变谜谶: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当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具体详见§5.2.1。
“隐”作为谜语古称的意义正式出现在春秋战国的文献中,而汉以后称为“隐语”。讔,是“隐言”的合成,《文心雕龙·谐隐》:“讔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廋,亦称廋辞(词)、廋语,长期以来解”廋”与”隐”同义,西汉扬雄《方言》:“廋,隐也”。钱南扬《谜史》:“讔廋互训,盖本一物。”
《国语·晋语五》中记载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文献的谜语:鲁宣公十七年(前592年),晋国范文子(名燮)退朝晚了,告老在家的范武子问儿子迟归的原因,文子兴冲冲地告诉父亲,秦国使者讲了五条“廋辞”,朝中竟无人能答,他一下子答出了三条。武子听毕大怒道:“朝中大夫不答,乃谦让父老之故。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罢举杖便打,以至于文子的发笄也被打断在地。只是文中并未将“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交待清楚。而《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则较为详细记载了相关谜语,即楚国大夫申叔展向萧国大夫还无社用隐语暗示他躲入枯井以避战祸的文字。
《东周列国志》第89回也语言略有不同地记载了“无盐进隐”的故事,并揭示了无盐所示四个动作的含义:“扬目者,代王视烽火之变;炫齿者,代王惩拒谏之口;举手者,代王挥谗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台。”“无盐进隐”是用动作为隐,后来称作打哑谜。
《新序·杂事二》记载的《隐书》和《汉书·艺文志第十》列《隐书》十八篇,这两处所记载的《隐书》即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谜语书,只是不久便已佚失。
而要论及谜语发展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本,则当属荀子《赋》篇中的《礼》《知》《云》《蚕》《箴》五赋,其中《蚕》赋是灯谜史上具有承启意义的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有物于此,保保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蚕
《蚕》赋描述了蚕的外形:身上光滑无毛,体态柔软,头部像马;蚕的习性:吃桑叶吐蚕丝,喜湿怕热怕雨;蚕丝的经济价值:给世界增添色彩,给家庭增加收入;蚕的生命周期:三俯三起,化蛹变蛾。最有意思的是,赋中还暗示了此物的读音,“名号不美,与暴为邻”, “蚕”与“残”同音cán 。如此详尽的描述,已基本具备民间谜语中赋体物谜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述谜的特征时说:“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荀卿《蚕赋》,已兆其体。”
西汉的刘向,则是位采录春秋战国时期隐语的名家,其编撰的《新序》《说苑》《烈女传》等著作保留了数十个隐语故事。
而要论及历史上第一个谜人,应该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淳于髡,其能言善辩滑稽而谏之事迹多见于《史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中记载了一例:驺忌子以鼓琴见齐威王,以鼓琴五音之道比喻治国之道,令齐威王称善,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用微言(隐语)提醒忌子。首先用"全"字离合为"人王",告诫驺忌子一生荣辱系于王,后连用四个隐喻告诫驺忌子治国之要。淳于髡每说一个隐语,驺忌子都应答如流。
/*从史上第一个谜人开始,回溯性建构的神圣(秘)化就已经大到了难以忽略的地步,事实上整个§1.1古代灯谜史中的谜人——从淳于髡到纪晓岚——都是如此先知般的聪明,只是因为他们对当下来说是单向度地不可考。*/
汉朝的著名谜人,当推东方朔。《汉书》多云其擅射覆,所谓 “射覆”本意是指把实物扣藏在器皿中供猜射的游戏,本身而言,与隐语有很大区别。但射覆时,往往附加不是直接说出猜射之物,而用描述事物性状特征的射覆语来表达猜射之物的内容,这个射覆语就是隐语。久而久之“射覆”便成了谜语的别称。
东方朔常与郭舍人于帝前射覆。郭曰:“臣愿问朔一事,朔得,臣愿榜百;朔穷,臣当赐帛。”曰:“客来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是何物也?”朔曰:“长喙细身,昼匿夜行,嗜肉恶烟,指掌拍扪,臣朔愚慧,名之曰蚊。”舍人辞穷,当复脱裤。(《汉书·东方朔传》,亦见《太平广记·东方朔》)
此即隐语与汉赋结合之赋谜,两则“蚊赋”隐语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蚊的特征,且以谜猜谜,颇有情趣,被广为流传。
这个时期的谜事,几乎全都是围绕宫殿与皇室的,隐语可以说是高级贵族权力倾轧中一把好用又无形的大刀。
“今年祖龙死”(《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即嬴政亡之政变谜谶。
“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即胡亥二世亡秦而政变谜谶。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此(刘章《耕田歌》)即诛吕之政变谜谶。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隐语之盛行,宫廷竟已设置了专门以隐戏为业的滑稽弄臣,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隐语向文学性、娱乐性方向的大踏步发展。
1.1.2.2 魏晋南北朝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9:04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508 管理
谜语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文义谜的出现,其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是灯谜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便是“曹娥碑”。
范晔《后汉书》记载:汉安二年,浙江上虞有个女孩叫曹娥,因父亲淹死在江里,便投江自尽寻父尸,五天后终于抱着父尸漂上江面。县令度尚为了宣扬封建孝道,为她立碑,由邯郸淳作谏词,刻在石碑上,世称曹娥碑。一天傍晚,东汉文学家蔡邕路过这里,读完谏词,赞不绝口,题下“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当然,最广为流传的版本还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中记载的这个故事: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白,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其固然卖了个曹操过江东的齐天大破绽,倒却是首个揭示“曹娥碑”谜底的文本: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辤(辞)”字,即“绝妙好辞”。(南朝宋刘敬叔撰《异苑》亦有相似记载的“曹娥碑”谜故事,只是猜中的人从杨修变成了祢衡。)
文义谜的问世,将自身从谜语的概念中挣脱出来,至此,谜语的类型中出现了文义谜与事物谜这两大颇为对立的种类。文义谜的三个扣合法门:形扣、义扣、声扣的前两者在这个时期也充分盛行了:
①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鳳”字,“凡鸟”也。(《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亦见《太平广记·嵇康》篇)
此吕安挖苦嵇康之子嵇喜是“凡鸟”之形扣谜。
②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三国志·蜀书十二》之谯周传)
此晋文帝之崩政变谜谶,运用了义扣法。“典午”的谜底是司马。主其事曰典,与“司”同义;午属马。晋帝姓司马氏,后因以“典午”指晋朝。
谜语在这个时期形式上的新发展,一是拆字谜的进一步演化,出现了离合(字)谜、离合诗,二是事物谜的完全成熟。
从拆字到离合,也就意味着字形、字义有了从解构到重新建构的新突破。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9:28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517 管理
《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合法性,都有离合政变谜谶的背书:
《孝经中黄谶》曰:“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此魏王之姓讳,著见图谶。《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阙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裴松之注:江表《传》曰:费祎聘于吴,陛见,公卿侍臣皆在坐。酒酣,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祎问曰:“蜀字云何?”恪曰:“有水者濁,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祎复问:”吴字云何?“恪曰:”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与本传不同。(《三国志·吴书八·薛综传》)
进入魏晋南北朝,离合谜在朝野间更加登堂入室。
符坚初,谣歌云:“鱼羊田斗当灭秦。”识者以为,鱼羊,“鲜”也;田斗,“卑”也。坚自号“秦”。及淮南败还,初为慕容冲所攻,又为姚苌所杀,身死国灭。(《晋书·五行志》载,《字触补》录)
此前秦破灭之政变谜谶。
《晋书》曰:初,童谣云:“古在左,月在右,讓去言,或入口。”古在左,月在右,胡字也;讓去言,为襄也;或入口,为國也。寻为石勒所都。(《太平御览·冀州》)
此后赵建政之政变谜谶。
东晋桓玄时,朱雀门下,忽有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芒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数十人。歌云:“芒笼茵,绳缚腹。車无轴,倚孤木。”声甚哀楚,听者忘归。日既夕,二小儿还入建康县,至阁下,遂成一双漆鼓槌。鼓吏列云:“槌积久,比恒失之而复得,不意作人也。”明年春而桓玄败。言“車无轴,倚孤木”, “桓”字也。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裹之,又以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悉如童谣所言尔。(《太平广记·桓玄》载,引梁吴均撰《续齐谐记》)
此桓玄之乱之政变谜谶。車无轴(|象形)余“亘”,再“倚孤木”成“桓”字。
惠帝之世,蜀童谣曰:”江桥头,阙下市,成都北门十八字。”(《太平御览·李势》)
此成汉破灭之政变谜谶。童谣即射“李势”之”李”字。
先是童谣曰:“一束藁,两头然,河边羚飞上天。”“藁”然两头,于文为“高”。河边羧,为水边羊,指帝名也。(《北史·齐本纪中第七》)
此高洋建政北齐之政变谜谶。
/*这些个童谣也太能说会道了,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孩能唱对那些个玩意儿吗?编外探报哨骑也。可谓中古信息化作战方阵首席情报官*/
武帝尝语人曰:“侯景必得为帝,但不久耳。破‘侯景’字成‘小人百日天子’,为帝当得百日。”(《南史·贼臣》)
此侯景之乱之政变谜谶。梁武帝将“侯景”二字作了粉碎性的不规则的分拆,过于牵强凑合,显然不符合当下灯谜的规则。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1-31(三)23:09:45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521 管理
事物谜在此时期可细分为三种:“铭”体,即谜语式铭文;“赋”体,即赋谜;“诗”体,即诗谜。
① 铭
后汉李尤是谜语式铭文的代表人物,《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和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收录了他创作的《笛铭》《书案铭》《宝剑铭》《鞍铭》《屏风铭》等十多条作品。如屏风铭曰:舍则潜辟,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
后汉蔡邕警枕铭曰:应龙蟠蛰,潜德保灵。制器象物,示有其形。哲人降鉴,居安闻倾。
② 赋
西晋文学家傅咸有赋30多篇,多为抒情咏物之作,咏物中寓有生活哲理。其中《纸赋》是赋谜化的代表作: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晋江道扇赋曰:惟羽类之攸出,生东南之遐喁。育庶族于云梦,散宗俦于具区。色非一采,或素或玄。肌平理畅,琼泽冰鲜。戴之则藏,奋之则举。舍之以寒,用之以暑。制舒疾于一掌,引长风乎胸衿。荡烦垢于体外,流妙气于中心。
③ 诗
南北朝时期,像谜一样的咏物诗大量出现。很多咏物诗描形状物,会意谐音,很有民间谜语的风韵。《艺文类聚》收录咏物诗300多首,其中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200多首,体现南北朝时期咏物诗的兴盛,其中包含部分可为谜语的咏物诗。第1卷天部汇录宋鲍照玩月诗曰: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夜移衡汉落,徘徊帷幌中。
梁简文帝咏雪诗曰:晚霰飞银砾,浮云暗未开,入池消不积,因风随复来,思妇流黄素,温姬玉镜台,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
陈许倪咏破扇诗曰:蔽日无全影,摇风有半凉,不堪郭巧笑,犹足动衣香。
谢眺的杂咏《灯》《镜台》:
发翠斜汉里,蓄宝宕山峰。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玲珑类丹槛,苕亭似玄阙。对凤悬清冰,垂龙挂明月。照粉拂红妆,插花埋云发。玉颜徒自见,常畏君情歇。
身处乱世,也就没有滑稽而谏的必要了,这个时期的谜人的主要身份不再是政治家,而是些清谈论道的文人。
(不知为何)曹魏麾下颇有些善射的谜人,如杨修、祢衡、孔融、管辂等。
杨德祖(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世说新语·捷悟第十一》)
馆陶令诸葛原,字景春,迁新兴太守。(管)辂往饯之,宾客并会。原自取燕卵、蜂窠、蜘蛛著器中,使射覆。卦成,曰:“第一物,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雄雌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第二物,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畜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第三物,毅棘长足,吐丝成罗,寻网得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举座惊喜。
平原太守刘邻,字令清,取印囊及山鸡毛置器中,使轻筮之。辂曰:“内方外员,五色成文。含宝守信,出则有章。此印囊也。高岳岩岩,有鸟朱身。羽翼玄黄,鸣不失晨。此山鸡毛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亦见《三国志》)
显然上述故事中杨、管二人的猜射艺术加工的迹象过于昭著,特别是杨修,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谓是为谜语事业贡献终身了。在史料文献中,拆字隐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孔融。在谜界,孔融以《郡姓名字诗》而著名: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
吕公饥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安固子臧,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翩不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它也可忘。
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诗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拆字扣合的公式为:①“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時进止,出寺弛张”为:(渔﹣水)+(时﹣寺)=鲁;②“吕公饥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为:(吕﹣口)+(域﹣土)=國;③“好是正直,安固子臧,海外有截,隼逝鹰扬”为:(好﹣女)+[截(古同“笔”)﹣隼]=孔;④“六翩不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它也可忘”为:(翩﹣羽)+(蛇﹣它)=融;⑤“玫璇隐曜,美玉韬光”为:玫﹣王=文;⑥“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为:(誉﹣言)+(按﹣安)=举。
此字谜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在谜界产生影响的完整的字谜。按汉字修辞格解,此谜底六字中,五个字为分笔形扣,一个字即“玫璇隐曜,美玉韬光”扣“文”为减笔形扣。五个字分笔形扣者,因此也可以认为是离合谜。然通篇为谜而谜,文字无实际意思,诗句中闲字颇多,可看出拼凑痕迹,视为民间谜语体的完整的成熟的字谜比较恰当。
不过而后文义灯谜的某些成谜法则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优化而来的。拆字体隐语有意无意地同文字发展一道,向规范化地利用汉字形体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拆字的形扣体文义谜。从游戏文字的角度来看,离合谜借文字的离合,表达一种思想意境,可为一独特的文体。这种文体被后世一直沿用。拆字体隐语向离合诗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地与巫卜文化的拆字谶语有了区分。
拆字隐语(离合诗)一经运用,朝野仿效,晋代潘岳、南北朝谢灵运、谢惠连、何长瑜、贺道庆、王融、庾信等许多名家,都有离合诗问世。
如潘岳的四言《离合诗》隐“思杨容姬难堪”六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意守醇朴,音应律吕。桑梓被源,卉木在野;锡鸾未设,金石拂举。害咎蠲消,吉德流普;溪谷可安,奚作栋宇。嫣然以喜,焉惧外侮;熙神委命,已求多枯。叹彼季末,口出择语;谁能墨诚,言丧厥所。垄亩之谚,龙潜岩阻;勘义崇乱,少长失叙。
全诗24句,将每两句第一字分拆减损得一字部,然后将字部两两相合得谜底。
南朝齐石道慧作《离合诗》隐“娱”字:好仇华良夜,子欢我亦欣;昊穹出明月,一坐感良辰。
齐梁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陶弘景撰《真诰》里,运用离合把人名或玄道中的重要字词化解分开,然后用韵语表达出来增强神秘感。如:萧邈真才,内镜外和,曾参出田,丹心同舟,素糸三迁,来庇方头。(此四句是离合作“思玄”字。即长史之字也。)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1-31(三)23:10:25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537 管理
几件当时有名的谜事:
①梁元帝萧绎作“宠”字离合诗:沈寥云物净,水木备春光;龛定方无远,合浦不难航。
诗的一、三句首字“沉、龛”为被减损的汉字,二、四句首字“水、合”为要减损的部件字,经减损所余部件组合成异体“宠”字。
②咸阳王禧猜“箸(筷子)”谜:(王禧与李伯尚谋反)是夜宿于洪池,不知事露。其夜,将士所在追禧,禧自洪池东南走,左右从禧者,唯兼防阁尹龙武。禧忧迫,谓曰:“试作一谜,当思解之,以释毒闷。”龙武炊忆旧谜云:“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都不有心于规刺也。禧亦不以为讽己,因解之曰:”此是眼也。”而龙武谓之是箸。(《北史·列传第七》)
③孝文帝出“習”字谜:后魏孝文皇帝尝殿会群臣酒酣欢极,帝因举卮属群臣及亲王等酒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尉李彪曰:“沽酒老妪瓮注巩,屠儿割肉与称同。”尚书左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袖在虚空。”彭城王勰曰:“臣思解此是習字。”高祖即以金钟赐彪。朝庭服彪聪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报德寺》,亦见《太平广记·李彪》)
高祖之谜的谜底为隶书的“習(习)”字:“三三横,两两纵”形体描述作字部“羽”。“金钟”是酒杯,酒杯古称“大白”,故以“金钟”扣“白”。“羽”“白”组合成“習”字。李彪、甄琛都先后猜中,但都不直接报出谜底,而是用会意之法作七言诗回复。李彪诗的意思是说:将大口瓮中的酒注入小口的項中而不漏,割肉一刀准与需要的重量相同。甄琛诗的意思是说:踩水泅渡和虚空绕绳都各见功夫。这些都是“习”,即“不假修为而功自成”释义和“对某种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释义的具体事例表述。
④嘲弄姓名的字谜:北齐徐之才封西阳王,时王昕与之才嘲戏。之才即嘲王昕姓曰:“王之为字,有言则汪,近犬则狂,加头足而为馬,施尾角而成羊。”昕无以对。又尝宴宾客,时卢元明在座,戏弄之才姓云:“卿姓徐字,乃未入人。”之才即嘲元明姓卢字“安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成虏,配马成驢。”嘲“元明”二字:“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目,变声则是无盲。”元明亦无以对。(《太平广记》载出自《启颜录》)
卢元明嘲徐之才尚未进入人的行列,(《碑别字新编》有魏华山王元鹫墓志记录了“徐”的一种异体俗体写法:左边“イ”,右上“人”,右下“未”,析字正是“未入人”)由此引发徐之才作卢元明姓名谜嘲戏。
现存古籍里,最早出现“谜”字是南朝的鲍照《鲍参军集》中的《字谜三首》,同时这也是最早的字谜。从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李登撰《声类》收“谜”字的征引资料表明,鲍照所用“谜”字已为当时俗字。《鲍参军集》是鲍照去世后近30年(约496年)由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而编次成集的。这三个字分别是“井”“龜”“土”:
①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二八(亦作一八五八,或作二八三八),飞泉仰流。井
“井”字谜是字谜三首中最著名的。陆滋源著《中华灯谜研究》引宋程大昌《演繁露》解:“取水而上,故曰仰流也。一八者,井字八角也;五八者,拆井字而四之,则其字为十者四也,四十即五八也。”谜的前三句是离合,后一句是会意
②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刀(亦作刃),左边双属牛。龜
此谜底为繁体的篆字形“龜”。谜面字部也为篆书:牛半,六灾。《中华灯谜研究》:此字谜含象形于离合中,头、尾、中央、四角、左、右皆以形相扣。其中六抽的六字,和左下部的双牛,皆篆书写法象形,右下部又如交叉双刀。
③乾之一九,只(亦作从)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土
此谜采用卦象来做,《中华灯谜研究》:乾为阳,阳爻为九(一);坤为阴,阴爻为六(--)。乾卦一个九,纵(从,纵也,南北向为纵)向竖立,成一直。坤卦两个六,移成双宿,成“=”形,与“|”合成“土”字。用卦爻制谜,解之较难,以后已不多见了。
南北朝时期,谜语理论有了建树,标志性人物和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该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最客观、历史价值最高的谜语理论。《谐隐》对谜语的起源、发展等做了前所未有的系统论述,使谜语这个名称逐渐流行,谜语也由此在文学中有其地位。其所论及的谜学理论问题和所提供的谜史信息之精准重要,无与伦比。
《谐隐》把历来的谐辞隐语,作为文学体裁定位,作为一种文体进行介绍和讨论,说明灯谜(谜语)在文学中已占有一席之地。《谐隐》第一段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刘勰认为,谐辞隐语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情”,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第二段讲“谐”的意义和评论作品,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批判“无益时用”之说和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品。第三段讲“隐”及其发展为“谜”的意义,阐述谜的特征,评论谜作,强调“兴治济身”的意义,反对“无益规补”的文字游戏。刘勰在论述中体现出来的对我国早期隐语的独到见解和科学精神难能可贵,其阐述的历史和理论内容对后代灯谜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2.3 隋唐五代十国 无名氏 2024-01-31(三)23:11:16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059556 管理
灯谜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别解”的出现。
《太平广记·侯白》引《启颜录》记载了隋代侯白“子在,回何敢死”之谜:
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机辩捷,时莫之比。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马言话。路傍有槐树,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能。”素云:“何计得活。”曰:“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着,即当自活。”素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
侯白其人与东方朔一样,都以好俳谐杂说闻名,为滑稽诙谐的代表。该谜用实物作谜面且运用谐音、别解等手法制成的灯谜。谜面为“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着,即当自活”,谜目为猜《论语》句,谜底为“子在,回(槐)何敢死”(古音“回”“槐”音同)。谜底是颜回对孔子说的话,意思是说“老师尚在,弟子颜回怎也轻易去死”,别解为“种子在,槐树怎敢死”。
作为该谜的背景,隋文帝时期科举固然还未形成,但故事中对四书五经的运用亦可谓孔儒独霸今后文人思想文化世界这一现象的先声。对四书五经的别解更是在后世八股取士“截搭题”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这个时期灯谜在形式上的发展是:文义谜基本成熟,特别是形扣、义扣、声扣三法门中,声扣有了若干例证。
①《全唐诗》记载苏题《咏“尹”字》丑虽有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诗的题后附注:“颐幼年,有京兆尹过父璎,命咏尹字。”谜诗利用“尹”字的近似字“丑、甲、君、伊”,运用笔画增减和调整成谜,且带讥意。
②皮日休与归仁绍互作嘲讽对方姓氏的诗谜:
《嘲归仁绍龟诗》: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答日休皮字诗》(时仁绍诸子修系,伺日休复至,乃于刺字皮姓之下,题诗授之)八片尖裁浪作球,火中焊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前一首的谜底是乌龟壳,因“归”与“龟”同音,亦暗指归仁绍不喜出头的性格。
后一首的谜底是皮球,介绍了唐代制作皮球的工艺和皮球的特征、用途,借咏皮球嘲弄胸中有“闲气”,影射了喜欢出头惹事的人。
③唐·高彦休《唐阙史》记载了一个李可及戏三教的隐语故事,李可的回答中:“敷座而坐”的“敷”“而”谐音为“夫”“儿”;“是吾有身”中的“身”别解为身孕;“我待贾者也”中的“贾”同“价”,谐音为“嫁”。
唐朝亦有许多不属于狭义灯谜的花色谜,记载如下:
“松、槐”实物谜: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长孙太尉无忌、徐司空劫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者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得言松?”"嘉隐云:“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长孙复问:“吾所倚何树。”曰:“槐树。”公曰:“汝不能复矫对耶?”嘉隐曰:“何烦矫对,但取其以鬼对木耳。”(唐·刘镍撰《隋唐嘉话》)
以托梦的形式表演“第”字的花色谜:河东裴元质初举进士,明朝唱策,夜梦一狗从窦出,挽弓射之,其箭遂撇。以为不祥,问曹良史,曰:“吾往唱策之夜,亦为此梦。梦神为吾解之曰:狗者,第字头也;弓,第字身也;箭者,第竖也;有撇为第也。”寻而唱第,果如梦焉。(唐·张鹭撰《朝野金载》)
唐代段成式撰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有两个类似画谜的记录。
莫高窟壁画中,也发现类似画谜的图画。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史苇湘在研究莫高窟第三二一窟《宝雨经变》图时指出:武则天统治时期,以佛教为国教来辅助治理国家,其本人自称弥勒佛转世。广大信徒便广绘“宝雨经变”,此图上部位七彩祥云,云中化现一手捧日,一手捧月的双手,中部为大面积的空间,上面的明和下面的空,组成一个“曌”字,正坐之人便是弥勒,寓意武则天本人。周围朝拜人物显得极其虔诚和臣服。上部从天而降的各种宝物便是主题之一的宝雨,代表国家的富足,远处的山川、建筑、长城等代表了国家的疆域。
谜语在藏语中称为“德芜”,藏族在文化中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亦被作为政治、外交斗争的武器。《敦煌本吐番历史文书》谜语故事:松赞干布,一方面与象雄王子联婚结好,将其妹许配给象雄王李迷夏为妃,另一方面又公开交兵征战。一次,松赞干布派芒穷去看其妹。“芒穷返回赞普驾前回报:‘赞蒙(妃子)未有任何文书回复,只如此如此唱了歌赞,盖印封交所献礼物,即此物也。’说毕将礼品献上。赞普当即拆封启视,见有大粒古旧松耳石三十颗,别无他物。赞普心中思忖:其意谓,若敢于攻打李迷夏则佩带此松耳石,若不敢进击则懦怯与妇人相似,着女帽可也。乃下令,君臣火急发兵,灭李迷夏。”
故事中的赞蒙不直接说明其意,而是以松耳石示意的方式,让松赞干布悟出本意。这是用实物作谜面的哑谜。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2-01(四)20:17:18 ID:2doOhN5 [举报] No.61071609 管理
已经可以写论文了吧(´゚Д゚`)
无标题 无名氏 2024-02-03(六)22:20:12 ID:US2Qf5A (PO主) [举报] No.61100662 管理
论及唐代谜书,《推背图》当居第一,该书内容不做直言或不愿泄露天机,多用隐语写成。以第32象为例:图画中有一扇门,门内站立一马。谶曰:马踏北阙,犬嗷西方,八九数尽,日月无光。颂曰:杨花落尽李花残,五色旗分自北来,太息金陵王气尽,一枝春色占长安。
相关的解读如金圣叹认为其为典型的画谜:图中门内有马,描绘“闯”字,喻指闯王李自成。画面上的城墙破烂,喻指明室衰微。谶语则用语言表述隐意,“马踏北阙”分笔直接移形与会意合成“闯”字,“日月无光”指“明亡”。此为拆字之文义谜。“颂曰”四句诗中,“李花残”预示着李自成坐不久,“五色旗分”喻指满清五色旗的军队编制,隐北方民族终将取得天下。“一枝春色”似乎喻指孝庄皇后。“此象主李闯、张献忠扰乱中原,崇祯投缓梅山,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颂末句似指胡后,大有深意。”
上文中的《启颜录》是我国早期笑话专书的佼佼者,原本已亡佚,现在所见的《启颜录》是存世的敦煌残本和收录遗文之汇编,内有若干侯白的谜事。
《全唐诗》及其相关补遗《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续补遗》《全唐诗续拾》中有许多谜诗以及可视为事物谜的咏物诗。例如:
李昇《咏灯》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杜甫《鸡》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陶谷题南唐官舍壁》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
该诗的题后附注:“谷使南唐题此。宋齐丘解云,十二字包四字云:独眠孤馆。”清·周亮工《字触》中“马包儿”句作“妈扑儿”,并解曰:“川中狗,蜀犬也,独字;百姓眼,民目也,眠字;妈扑儿,瓜子也,孤字;御厨饭,官食也,馆字。”
唐代小说主要为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朝野金载》《隋唐嘉话》《桂苑丛谈》《唐国史补》《明皇杂录》《本事诗》《唐阙史》《甘泽谣》《玉泉子《开天传信记》《调玉集》等多部笔记小说中收录保存的唐代隐语、文义谜、事物谜,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野史中的灯谜故事。
唐代传奇是成熟的中国短篇小说,它与唐诗相提并论,成为唐代的两造文学高峰。《谢小娥传》《莺莺传》《昆仑奴》是其中中涉谜的代表性作品。
元稹著《莺莺传》(亦称《会真记》)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故事中写有崔莺莺以诗谜暗中通情
裴铡著《昆仑奴》写崔生与歌妓红绡相恋,得崔生家中老仆昆仑奴磨勒帮助终成眷属的故事。故事写崔生会遇红绡一见倾心告辞而去时,用谜语(哑谜)展开情节。
李公佐著《谢小娥传》更是谜语入传奇的代表作。
《谢小娥传》的传奇故事亦见牛僧孺《玄怪录》(亦名《幽怪录》,《太平广记》汇录改篇名为《尼妙寂》)。后世改编见于《初刻拍案惊奇》《唐宋传奇选》等多部小说之中。典事中的诗谜还收入《全唐诗》,题为《谢小娥梦盗姓名》
牛僧孺著唐传奇专集《玄怪录》中还收录《元无有》《滕庭俊》两篇隐射事物的谜语故事。前者中有隐射故杵、烛台、水桶、破铛的谜语。后者中有《滕庭俊》中有隐射苍蝇的谜语:冬日每去依烟火,春至还归养子孙。曾向苻王笔端坐,迩来求食浑家门。
裴铡著《传奇》,多记神仙怪异豪侠故事,其中,《昆仑奴》《卢涵》《马拯》《宁茵》皆有谜语作为情节道具出现。
隋唐谜人中,侯白滑稽善辩上文已介绍过,再摘录一事:白仕唐,尝与人各为谜。……“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此是何物。”或云是獐,或云是鹿,皆云不是。即令侯白解,云:“此是犊子。”(《启颜录》)

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