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case)即语言反映各名词之间关系的手段 ,就好比舞台上演员所穿的戏服,由于“格”的存在,台下的观众可以轻松分辨出哪个名词扮演了什么角色。但是我们为什么对这个概念如此陌生呢?
这主要是由汉语的语序特点决定的,汉语的优势语序是SVO(主语-动词-宾语)。与之相对的SOV(主语-宾语-动词)型语言就多有比较发达的格标记。具体是怎样一回事,请看下面的例子:
SVO:( ^ω^)打了( ゚∀。)。
阴阳酱打了弱智酱。
SOV:( ^ω^)( ゚∀。)打了。
(?阴阳酱/把弱智酱打了。)
(?阴阳酱和弱智酱/打了。)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如果不对其进行标记,SOV型语言的“( ^ω^)( ゚∀。)打了。”很容易被误解为动作有多个实施者。
所以有必要以某种手段对其进行标记:
( ^ω^)が( ゚∀。)を殴った
(其中,が是主格标记,を是宾格标记)
所以语言的格标记与其基本语序有很大的关系。拉丁语的格标记高度发达,理论上有六种语序,但是实际上拉丁语以SOV语序为主;同属日耳曼语族的德语和英语,前者的格标记就比英语发达得多,因为德语在很多时候,是将动词放于句末的(也称尾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