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哥要来交流一下经验吗,小肥我也是看书看得闷得慌,脑子似乎混沌未开的样子
因为西哲那边以分析说为重,分到各个点来说也只能靠记忆了,繁琐至极。我个人觉得如果觉得难懂去把纯批看一下,就觉得通了(康德本人写东西比那些哲学史清楚太多了,把能解决的,不能解决的全写了出来),只需要看到先验演绎(最好AB版都看一下),相信很多点都能打通。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握住主体的地位是何处,这样来把各个分析点铺开来看,应该能有新发现,例如斯宾诺莎和笛卡尔,再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如果把主体的地位是何处这一点拉到中哲就更加明了了,中哲的发展脉络便是心性论-回归心性论的过程。就算是讲形上学,中哲都要强调主体在其中的回旋余地(要不然就成刘蕺山所说的‘半个小人’了)。这个余地便是“人在形而上/宇宙论的秩序规定下如何能行自我”,这个问题是非主体性哲学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矛盾点以及宋明儒间的差别。
中哲我很喜欢牟宗三在「中国哲学十九讲」里所说的概括方法,即“纵横”,就和直角坐标系一样,纵通形而上或最高主体自由,横则是把纵的点铺开来说,拿孔子来说,仁是最高主体之境界,是描述词,而铺开来说便是礼和义,礼和义在道德实践层面之规范便是正名和义务,而这两者再铺开便是具体的做法。
在现西那边,其实也是沿着主体这一个来打转,外加打破理性主义传统的任务,从意志主义到现象学都在进行尝试(可以在纯批先验演绎AB版中看到端倪,承理性主义便是黑格尔之巅峰,物质必反,自然要到感性这一边了),而分哲我不了解就不太知道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分享给肥哥,但毕竟是毛头小子的思考和体会,如果有帮助的话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