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4386110
>>No.64403260
因为前天看书看得有些反胃,紧急给自己批了两天假,现在已经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了(
( ゚∀゚)正好肥哥也把论述题提出来了,那我就顺着说些我自己的理解吧,因为我甚至还没有买真题,还在写郭齐勇编的那本中国原著选读后边的思考题。我之前没看过张岱年的这本,刚刚去看了看,发现几处描述得不太清楚的地方,有些模模糊糊的,没有分明白(写得没分明白)。如果按照应试是可以应付的,但想了想还是说出来好,方便理解和分层。
首先就是对于孟子的“性”的解释,其是先从四端入手,认为四端是包含在性之中,而后性在心中,“性即理义”,这里就有些模糊,究竟是说性比心小,还是两者同一;后文中引“心之所同然者…”一段,似乎又在说三者乃一物,也太模糊了吧……是混成一团的说法
孟子是直承孔子,也就是要把孔子没说明白的事情给说明白。孔子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孟子就补了个性,性的作用就是在于肯定人有行善的自觉(这点张先生也说了),那心呢?心就是摆着看的?那肯定不是,中哲最讲究就是体用,心就是所谓的“道德形而上本体”,而性就是心之发用,心是性所含的善根源,性是心要将善推出去的东西,所以所谓性善其实是心善。而“理义”中的理,大概是指规律之理(因为后文有“此天之与我者”一句可参照)。
厘清这一点,再往下看,四端便是含在性里边的,四端就是性的体现,然后什么恻隐啊之类的具体行为,这就是和孔子很大不同的地方了,孟子加了个能否发端出来在里边,这就涉及到工夫论了;同时,发端这一点就作为沟通到的形而上学和现象界的中介点,如何能扩四端,便是如何能行善的关键;以及,我们在做事时所依据的规律和准则,也是内涵在心中的“万物皆备于我”。
如果能画个思维导图就好很多了,可惜我现在已经躺着在想明天要吃什么了(
我看了看张先生是把工夫放在后边的「人生理想论」里面,很割裂…虽然我觉得我说的也挺模模糊糊的,如果肥哥能get到我的描述的意思就很好了,顺带一提,我所说的是基于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里的内容外加看原著思索而来的,怎么都会偏差,还是得看你自己的理解哦。如果你能把层次厘清大概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吧…
上面是解释,花了太大篇幅…其实论述题答题说来也简单,就是把你记得的全部写上去就好,就是经典文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板斧,但哲学史得需要你厘清层次为什么,什么概念在什么层次,以及需要考察你对某宏观的把握。比如就出个“孟子的性善论”,如果要我答,我就会先按照:什么是性与善-四端与性善-如何能扩四端(工夫论)-养气相关-天命观-对前人的继承和改造补充,对后世的影响(比如陆王啊,刘蕺山啊),通过一个点,把一个人物所有的学说全部写出来,再加上延伸到前和后,我想这样应该拿高分问题不大。
至于西哲那边,明天吧,绝对不咕(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