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无名氏No.50603768 返回主串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回应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无名氏No.51127402
2022-08-10(三)09:12:58 ID: ZnQRwoD (PO主)
第五章
为什么父亲不得不死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
精神分析处理的烦恼和问题,实际上种类繁多。然而,有一个几乎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处理的,以及直到最后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关于父母的问题。
弗洛伊德将患者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于关于父母的问题(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精神分析的最终目标就是面对这些问题。
拉康也重视父母的问题。然而他的一个特点是,与当时的精神分析普遍最重视母亲的问题的想法不同,他更强调父亲的职能的重要性。
另一个特点是,拉康更加构造性地和理论性地把握俄狄浦斯情结。虽然【父亲】和【母亲】都是在平时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词语,但拉康是要追究它们在主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因此,这些词语到现在有了特殊的意义。还有【阉割】和【阴茎(菲勒斯)】等词也被赋予了脱离其映像的理论性意义。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就不能将他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论述进行映像性的理解,而是要踏实地把握其伦理构造。
作为精神分析的入门书,讨论俄狄浦斯情结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要介绍拉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论述就不可避免地有些复杂。
本章将是这几章中最具理论性的一章。复杂的论述尽量在注释中进行了补充说明,尽可能地以容易理解的口吻进行论述,然而也许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如果读一遍没有理解的话,也许需要再多读几遍。如果着急读后文的话,暂时略过也没有关系。
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论述中将能收获许多与您辛苦相称的发现。
无标题无名氏No.51127412
2022-08-10(三)09:13:21 ID: ZnQRwoD (PO主)
◉对精神分析来说父母是什么
正如前述,我们最初遇见的<他者>是母亲。(「◉〈他者〉的不稳定性」)。
前章不便说明,因此到这里也许有很多读者抱有疑问吧。【如果母亲不在怎么办】,或是【指着镜像说<这就是你哦>的,也可能是父亲啊】,很多人也许都会这么想吧。
为了回答这样的疑问,就要说明在精神分析中【父】和【母】的本质意义。
【母亲是最初的<他者>】大概是个不正确的表达。正确的是【最初的<他者>是母亲】。也就是说,我们最初所遇见的<他者>,就是精神分析意义上的母亲。
【母】这个词,具体表示的就是孩子的所有养育者。因此,其可以是生物学上的父亲,也可以是机构的职员之类。精神分析中的【母】,请始终将其当做是理念性的东西来理解。
那么父亲又是什么呢?【父】同样也是理念性的存在。【母】所指的是所有养育者,而父亲却进行的是与养育完全不同的别的活动。那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父亲的职责就是,掌管<法>,阉割主体。
然而,仅凭这句话会让人一头雾水吧。接下来就让我们将【父】的概念一步一步解明吧。
无标题无名氏No.51127426
2022-08-10(三)09:14:07 ID: ZnQRwoD (PO主)
◉不发出要求就无法活下去
正如前述,人类的婴儿没有<他者>的协助就无法活下去(「◉〈他者〉不稳定性」)。与刚生下来不久就开始找食物的小鸡是不一样的。
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又是物理的(以及生物学的)存在,需要进食睡眠和排泄。这些生物学的必要性称之为“需要”。需要的原文是“besoin”,也包含【必要性】的意思(顺带一提,英语中译为“need”)。
人类婴儿的特征是,没有<他者>就连生存所需的必要性也无法满足。也就是说,为了满足需要,就必须向<他者>发出要求。
不过,婴儿只会哭,而不会直接向母亲要求【我要喝奶】等等。母亲看到婴儿在哭,就会将其解释为【这是饿了】或是【这是要换尿布了】等等,就有必要满足婴儿的需要了。也就是说,母亲将婴儿的哭声解释为一种要求。在此,需要就成了要求。
因为母亲是语言世界的住民,所以婴儿的哭声会语言性地被解释。【这是想要xx了】通过作这样的解释,婴儿的哭声成了一种语言性的信息。
如此,需要不被语言化为要求,就不能得到满足。在此,此前与动物没有两样的作为物理性存在的婴儿,被刻上了能指,这成为了他进入语言世界的契机。
前章说过【婴儿都要进入语言的世界】(「◉〈法〉・语言・〈他者〉」),而要解释原因的话,就是因为不通过语言,需要就无法满足,也就无法活下去。
无标题无名氏No.51127431
2022-08-10(三)09:14:37 ID: ZnQRwoD (PO主)
◉现实的需要与象征的要求之间的裂缝
然而重要的是,需要与要求之间存在着裂缝。
这同样也可以说是象征界与现实界之间的裂缝。需要是生物性的东西因而是现实性的东西,而要求则是语言性的,象征性的东西。需要与要求之间决不会成为同一个东西,两者之间一定会有一个无法消弭的距离。
前面也提到过很多次,语言脱离了物理世界,创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关于象征界③──文化由语言而生」)。同样,要求也脱离了需要,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对母亲的爱的要求。本来要求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存在的,然而,最后却成了以与需要的对象无直接关系的,母亲的爱为对象的要求了。
在「◉〈他者〉の不稳定性」中我们关于【落入<他者>世界中的根源性的不稳定性】做了论述。这个不稳定性是【被<他者>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而这之前的论述还产生了与这个不稳定性相同的东西。
既然现实性的需要不经过向<他者>的要求就无法满足,婴儿就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存在委托给<他者>。<他者>不在了的话,对婴儿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就产生了对<他者>的不在的根源性不安。
因此,孩子超越了单纯的满足需要,而开始要求<他者>的爱。因为如果被<他者>所爱的话,<他者>就会一直待在身边了。
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观察得来的现象。比如说,在某个阶段,许多幼儿都会向母亲要各种各样的东西。【我要吃布丁】【给我买小车车!】【想学钢琴】等等......。假设你十分爱你的孩子,满足他的任何要求。于是会怎么样呢?
孩子的要求会无穷无尽对吧。不,也不只是这样。以某个时候为分界线,孩子也许会什么也不想要了。什么也不想要,什么也不想吃......这样,有时孩子会患上厌食症。
到底哪里做错了呢?【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我明明已经不遗余力了】,您也许会这么想。
最后,你应该怎样做才好呢?那就是,在孩子想要各种东西的时候,不是去满足那个要求,而是代以摸摸头,抱一抱等等,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一直想要各种各样的东西了。
因为,孩子不是真的想要小车或是游戏,只是想让母亲一直在身边而已。也就是说,孩子所要求的,是母亲的爱。
拉康有一句有名的话【爱是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L’amour, c’est donner ce qu’on n’a pas)。如果爱孩子的话,不是给出自己所持有的(或是用钱能买到的)蛋糕和衣服,而是应该什么都不给并陪在他身边。因为,孩子所要求的是母亲的爱。其对象不是母亲所持有的什么东西,而是母亲自身。
无标题无名氏No.51127438
2022-08-10(三)09:15:00 ID: ZnQRwoD (PO主)
◉欲望总是指向别的东西
如此麻烦的状况,如前文所述,都是来自实在界与象征界之间的裂缝。
从需要和要求之间的裂缝中,【欲望】得以产生。欲望所追求的就是填埋这个裂缝。然而为此,欲望就总是追求【别的东西】的欲望。
怎么回事呢?上一节说过【什么都不给陪在他身边就好】,每次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只是摸摸他的头的话,爱就被形体化了,所给出的就不再是爱了。在此,【摸头】这个动作,已经变成了【母亲所持有的某种东西】了。
虽然欲望所追求的是填埋需要和要求之间的裂缝,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既然人类没有本能且作为语言的存在而存在,这个裂缝的诞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他者〉的不稳定性」)。生于<他者>的世界而产生的不稳定性无法消灭。
因此,欲望是不能彻底得到满足的。被母亲摸头,觉得自己对爱的要求得到了实现,欲望得到了满足,然而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
正因此,欲望的对象才会换了又换。拿到想要的衣服和书的瞬间,你会不会突然发觉【自己为什么想要这样的东西啊】。出国旅行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成田机场一边嗦着难吃的意大利面一边说着【真期待呢】,而真的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又想着赶紧回去。比起正月,好像大晦日{一年的最后一天}更开心一点。
这就是欲望的性质所在。欲望总是指向<别的东西>,<并非此物的东西>。因此,当有什么东西到手时,就已经开始想要别的东西了。真正快乐的时候,也许就是自己【想要的某种东西】尚未入手,一边期待着一边等待的时候吧。
无标题无名氏No.51142761
2022-08-10(三)19:42:21 ID: ZnQRwoD (PO主)
纵向的箭头是要求。而横向的两条曲线中,上面指的是【为了满足需要的要求】,下面指的是【对爱的要求】。
为了满足需要,必须经过要求。然而两者之间既然有着裂缝,那要求就始终是两面性的。仅仅为了满足需要的要求是不存在的,不管是怎样的要求,其下都存在着对爱的要求。
而欲望占据着这两个要求之间的位置。欲望是从裂缝中产生的,不属于任何一个要求。欲望存在于要求的彼岸,不论提出怎样的要求,都无法满足欲望。
这里重要的是,需要·要求·欲望,不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东西,而是同时作用的。不论是怎样的成年人,作为人类都有生理性的需求要满足,而且他也不可能不对任何人发出要求。于是由于这种不满,欲望就永远在作用。
比如说,患者在分析中提出要借用一下厕所。也许会认为患者想要的是满足排泄需要,但重要的是,他向分析家提出了要求。因此在这个要求的内部,也许存在着某种隐秘的欲望。也许是想查看分析家的私人空间,或是想将作为自己分身的排泄物献给分析家。不管如何,当患者突然出现某种征兆时,那也许就能够成为进行解释的点。
以上的论述您理解了吗?将以上的论述作为前提,我们将更进一步地来探讨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