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这个场景限制在人类身上,那这个打字机的“猴子”,也就是人类。
又知道打字机的本质是一个近乎无限的穷举所导致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个体系中,“人类的数量”就代表了他的运行效率。
如果“人类的数量”越多,那很显然,这种穷举就会越多,整个打字机的运行就会越快。
但是很显然,前面提到了,这个体系的变量也不止有“人类的数量”同时还有“资源的数量”
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微妙的情况,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同时又要确保这个打字机体系高效产出运行。
(因为很显然,“量变引起质变”里面的“量”是存在效率性的,不是随着量的增加指数型增长的)
那作为动力的“人类的数量”就要保持在一定的值内,来确保整体的产出(某一台打字机打出了一本书)在不停的对自身进行迭代与进化(书作为原资源重新进入打字机体系来产生下一本推动整体运行的“书”),同时又不会过快的耗尽这种进化池。
我们又知道,整体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实际上来讲,这种进化的结果是与“总资源量”去挂钩的。在宏观的层面上来讲,如果这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最后的成品只与“总资源量”的多少有关,而其中影响整体效率的“人类的数量”只不过是影响整个环节的运行时长而已。
听起来似乎有一点虚无主义的味道了,还记得之前说过的航天吗。
如果说“航天”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增加,那这个封闭的体系现在就有了一个“增加总资源量”的可能性。这样,“整体效率”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因为效率影响的是这个体系耗尽的时间,而时间又决定了作为“航天”的部分是否有机会获取到额外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