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模式 - No.50603768


No.50603768 - 文学


无标题无名氏No.50603768 只看PO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回应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无名氏No.50911118

2022-08-02(二)11:24:29 ID: ZnQRwoD (PO主)

◉雅克·拉康的理论变迁

那么,在此让我们先中止关于三界的论述,来看看关于拉康的理论变迁的问题吧。

读拉康时,必须要始终把拉康的理论变迁记在脑子里。拉康理论一直不断变化,每过几年理论体系就会突然改变。——岂止如此,有时仅过了一年主张就发生变化。将此前几乎没有提到过的概念,突然声称为是精神分析的中心概念,反过来,又将此前十分重视的概念断定为毫无价值。这种事情在拉康那里一点也不少见。

【像这样老是改变想法的人,我们还能相信他吗?】这样的疑问也是无可非议的吧。但正如前章所述(「◉理解他人是不可能的」),所谓精神分析理论终究只是普遍论,只是在捕捉患者的特异性时一定会有减损的东西而已。也就是说,精神分析理论必然地作为一种不充分的理论而存在。

正因如此,将某种理论视为绝对,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这个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你的病情绝不可能与该理论不相适配。】会导致这样的强加于人。这当然是忽视了患者的特异性。

因此,始终使理论保持变化,才更称得上是真诚的做法。确实对哲学理论来说,这样也许会导致体系不完整的问题。但精神分析理论,是那种如果能被体系化反而不正常的理论。

虽然在后面被否定了,但也不是说以前的论述就毫无价值了。理论的变迁,不仅只是意味着理论单纯地向前发展,持续不断地被改良。不如说,它应该被看做是,不断地将同一个主题以各种各样的角度重新对待。这个主题大概就是,【所谓精神分析必须作为怎样一种东西而存在呢?】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与这个不可能解答的谜题不断格斗的轨迹,就以理论变迁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了,这是笔者的想法。

顺便说一句,由于如果太拘泥于理论变迁会变得十分复杂,所以本书在论述上做了某种程度的简略。有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种总结过于单纯了】,还望您多多包涵。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3138

2022-08-02(二)19:38:37 ID: 0LoPrwV

追平进度了,译得挺好的,等更新(=゚ω゚)=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5189

2022-08-02(二)20:39:13 ID: ZnQRwoD (PO主)

◉关于现实界①──作为物理世界的实在界

刚刚提到了理论变迁的问题,而实在界正是一个经过大幅度理论变迁的概念。{日文翻译为【現実界】,这里按照习惯译法译为实在界}

那么,实在界是什么呢?

首先可以说明的是,实在界是一个与我们平常所接触的实在(现实)不同的领域。正如前述(「◉关于象征界③──文化由语言而诞生)」),我们的现实性(reality),是由语言与映像(象征界与想象界)所组成的建构物。而实在界(real)指的是,排除了语言和映像的领域。

最开始,实在界是以【物理性世界】的意义来使用的。之前说过,能指不将物理世界的事物作为指示对象(「◉关于象征界③──文化由语言而诞生」),这里说的【物理世界】正是实在界。【将物理世界单纯地当做现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思考人类的现实之时,必须关注象征性的东西】这是早期拉康的想法,因而此时实在界不是精神分析所处理的主要主题。

如第一章所述(「◉使用语言的临床实践」),精神分析归根到底是仅使用语言来进行的治疗实践。因此在精神分析中,对于出了问题的【现实】,就必须把它当成是语言性的东西来考虑。反过来说,使用语言不能掌握的领域,就不是精神分析的对象。

精神分析之所以能消除神经症等症状,是因为它们是语言的病。以象征性的东西作为本质的人类精神,是由语言所构成的。正因如此,使用语言来探究精神疾病患者才是有可能的。与此相对的,在和语言无关的地方产生的病,比如说感冒和癌症,精神分析就无法治疗(不过可以改变主体面对这些病的方式)。这些就是实在界的病。

如此,在早期(1950年代)拉康的理论中,实在界是不那么重要的领域。但是这样的想法,却在之后发生了改变。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5201

2022-08-02(二)20:39:37 ID: ZnQRwoD (PO主)

◉关于实在界②──作为不可能性的实在界

这一部分内容将会在第六章详述(「◉超越象征界──作为纯粹不可能性的实在界」)。进入1960年代后,拉康开始探求以象征性的东西无法言说的领域。

前面说过, 语言脱离了物理性现实,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但这个语言的世界同时也包含了用语言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往何方】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的,只有使用语言的人类。但是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谁都无法说明自己活着的意义,或是自己的死。这些存在于超越语言的领域。

六十年代的拉康,为了对这些不可能的领域进行思考,使用了实在界这个词。也就是说,这里的实在界的定义,可以说就是不可能性自身。扎根于象征界的构造本身的全部不可能之物,都称为现实性的东西。

这里就从初期的拉康突然转变,开始将实在界作为精神分析的中心问题。

不过这并不是在说要将现实性的东西引入精神分析临床(比如说使用精神药物)。精神分析仅使用语言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但是,一边凭借着象征性的东西,一边又要想尽办法将其超越去触及实在界,拉康踏上了这条困难重重的道路。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5212

2022-08-02(二)20:40:13 ID: ZnQRwoD (PO主)

◉总结──为何越过国境线世界就会改变

想象界是映像的领域,象征界是语言构造的领域,而现实界是两者皆非的领域。

我们所具有的身体是由映像而生成的,它们具有将诸多器官中得到的感觉进行统合的功能。

在象征界内的语言是由能指所构成的。能指与记号不同,并不与物理性的指示对象相对应,仅凭单体不具有意义。为了使能指具有意义作用,需要将它与其他的能指连接起来。象征界生成了与物理世界相独立的自成一体的语言性世界,被<法>所统治,生成了文化。且象征界还具有统治想象界的功能。

实在界一开始是指物理世界,之后指不可能之物的全体。

——以上就是本章论述的总结。

那么,为了让您能更容易想象出三界之间的关系性,让我们在最后参考一个例子吧。

【被警察追捕的犯罪分子,现在终于跨越了国境线。他回头看向身后的道路。】请您想象这样的场景。

他一定有着“国境线的两边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这样的映像吧。这个映像可以说是想象性的东西。而物理上来说,哪边都是同样的道路,两者没有任何不同。不管是柏油的材质,还是路旁花朵的种类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实在界中两者没有区别。

即使如此,为什么在他的想象界中两者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呢?那是因为有着【警察不会追捕越过了国境线的犯罪分子】这样的法律。这可以说是象征性的东西。他的映像世界的改变,是有了这样的象征性的<法>作为保证才能成立的。

通过这个例子,您是否已经把握了三界之间的关系了呢?

这个例子仅指五十年代的拉康。不过在下一章,会对这个时期的拉康进行讨论,这个例子也许会对其理解有帮助。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5241

2022-08-02(二)20:40:54 ID: ZnQRwoD (PO主)

>>No.50910081
*1 象征界是【语言的世界】在此之前已经说明了,而为何是【<大他者>的领域】还没有论述。关于此,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法〉・语言・〈他者〉」之后)。

漏了个注解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5366

2022-08-02(二)20:44:50 ID: ZnQRwoD (PO主)

>>No.50923138
感谢

无标题无名氏No.50926576

2022-08-02(二)21:23:16 ID: ZnQRwoD (PO主)

第四章
“我”是一个他者
──从镜像阶段走向能指


一看他
就是个
会以貌取人的人

这是朋友蝦原君作的自由律俳句。

虽然有点解释笑话的意思,这句话有趣的地方在于,批判别人【以貌取人】的这个人,自己就正在以貌取人。也就是说,批判像回旋镖一样转回来,朝向自己了。这种笑话很多,举一些经典的例子来说,【我要揍死那个老是滥用暴力的家伙】和【我最讨厌的就是歧视与黑人了】。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笑话会让人觉得有意思呢?这也许是因为它们无意间道出了镜像阶段的真理。

我们有时会对他者进行批判。批判要成立,其前提是自己与他者是两个不同的存在。当这个前提受到威胁,批判就显得滑稽了。

不过这样的滑稽具有某种普遍性。针对他者的话语,不知何时成了针对自己的话语,或是相反,针对自己的话语成了针对他人的话语,特别是成了对他人的批判的时候——这样的自我与他者之反转所引起的混乱,正可以说是镜像阶段性的东西。

无标题无名氏No.50951154

2022-08-03(三)21:46:46 ID: ZnQRwoD (PO主)

◉镜像阶段复习

关于镜像阶段前章也有提到过(「◉关于想象界②──身体与映像」),这里让我们更详细地作出论述。

我们很容易认为,我们自打出生开始就有了一具统一的身体。但实际上,刚出生时我们所持有的是破碎的身体(用本书的话来说【破碎的肉体】更好),统一的身体仅仅是之后才形成的东西。

因为,刚生下来没多久的婴儿并没有称为【自我】的东西。也就是说婴儿没有【自我】这样的统一体,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肉体,以及从肉体感受到的支离破碎的感觉和快乐。换尿布后肛门感到清爽的快感时,婴儿是不知道身体上部有口腔,旁边有耳朵的。

请回想一下,在第二章我们将【自我】定义为【对象化的自己】(「◉自我与主体的区别──与自我心理学的不同」)因此,为了使自我得以成立,需要有一个将自己对象化的契机。拉康在婴儿将自己的身姿映照在镜子中的体验中寻找这个契机。

这就是【镜像阶段】这个词的意思。根据某个观察的结果,大概在出生后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的这段时间,婴儿发现自己映照在镜子中的身姿时会表现出喜悦。会做出这种反应的只有人类,而动物见到镜子中的自己要么没有反应,要么将其误认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