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模式 - No.50603768


No.50603768 - 文学


无标题无名氏No.50603768 只看PO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回应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Tips无名氏No.9999999

2099-01-01 00:00:01 ID: Tips

((( ゚д゚)))球球你卜要

无标题无名氏No.50722820

2022-07-25(一)19:35:08 ID: ZnQRwoD (PO主)

>>No.50721834
应该是不考虑的,毕竟说了是为岛做内容贡献。而且对我个人来说,也没有发到其他平台的必要

无标题无名氏No.50723720

2022-07-25(一)20:14:00 ID: ZnQRwoD (PO主)

◉关于变动时间制会话

极端地说,解释可以一句话也不说。在应该作出回答的地方故意沉默,反而可以成为一种强力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解释】中,最独特的例子莫过于【会话中断】吧。心理疗法中的会话大抵都有时间规定,比如四十五分钟或六十分钟。但在拉康派精神分析中,基本都会采取不规定固定时间的变动时间制会话。不是到一定时间就结束会话,而是在患者说话的途中突然切断会话。因此作为患者,是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会在什么时候被打断的。

在一般的心理辅导中重要的是,要亲身(要共情!)听取患者所说的话。因此如果在患者说话途中打断说【可以了】就结束会话,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吧。

实际上,变动时间制会话,是拉康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简称IPA)开除资格的一个重要原因。IPA规定会话时间为45分钟,但变动时间制会话一般都比这个时间短,因此被称为【短时间会话】等。

【短时间】什么的,会让人觉得分析家是想给自己减负吧。不过,变动时间制会话并不是在耍诈,而是十分切合理论的一种会话形式。

因为会话的打断,正是一种<切断>。分析家不是要给分析主体说的话赋予某种意义,而是要通过会话的中断,打断患者说的话。这就意味着对患者之后要说的话的切断,也就是对【我想表达意义】的切断。

借此,患者就被推向了【如果这之后接着说话就注意不到的,不值一提的事情】。也就是说患者得以反思【方才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或许有<别的>意思在其中】。这样,患者的脑海中(也许)就能浮现出与<未说之话>不同的东西。

打个比方说,在话题这辆列车到达目的地之前切断铁轨的话,列车就开始彷徨和暴走了。借此,会到达与预定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在说什么啊我】【......我刚刚想说什么来着】这样的疑惑是很重要的。在分析中,必须要有一个迷路的瞬间,也就是突然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的那个瞬间。正是在这个瞬间,我们得以发现从未注意过的密道。

无标题无名氏No.50724627

2022-07-25(一)20:49:58 ID: ZnQRwoD (PO主)

◉无意识的发言

直觉敏锐的读者应该已经察觉了,这个【与<未说之话>不同的东西】,正是无意识的发言。

无意识出现之时,对患者来说就是接收到【未曾设想的新事物】的时刻。就是【从未想过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分析家就是这样让无意识显现的。借此,患者得以反思【自己认为是○○的事情,其实还有另一种看法】,能够修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对待事物的角度。从这样的地方开始,崭新的人生逐渐得以开拓。

但是重要的是,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这个人自身。并不是他人说着【快改变】就能得以改变的。分析家做不到改变患者人生这样的事。只能是辅助患者自己达成自身的变化。

因此就必须【切断意义】。分析家只是切断意义,引导患者说出<更多别的事情>。至于能产生出怎样的<新的东西>,只能交给患者来回答。毕竟,分析的主体是患者自己。

无标题无名氏No.50733861

2022-07-26(二)08:54:50 ID: ZnQRwoD (PO主)

◉自我与主体的区别——与自我心理学的不同

那么,为了使论述更加明确,这里引入自我(【法】moi【英】me)和主体(【法】sujet【英】subject)两个概念。平常不会区分这两个概念,但它们作为精神分析用语,可以说是位于两个极端的概念。

自我就是我们平时所想的【自己】的像。也可以说是客体化(对象化)了的自我。

详细将在下一章讨论。这样的【自己】的像,是通过由<他者>维持的映像而被构建的。自己的像、自我映像是通过他者形成的虚构的东西,并非是人类的本性。

不过,拉康以前的精神分析(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是一种自律的东西,因此将【强化自我】作为精神分析的目标。因此认为【不要让自我败给混沌的无意识】是很重要的。认为通过自我的强化就能治好症状。

但是这样的想法,就是将“通过意识支配无意识”置于重要地位,进一步说,就是对【用理性的力量统御不合理的东西】这样的近代理性主义信过头了。

但是,现代的我们已经没有那么相信理性的力量了。而且,这样的想法是在以【形成具有理想自我的人】作为目标。但是正如前章所批判的,精神分析不能追求<理想>。(◉不再为理想所苦)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这种思考方式,无法产生<未曾设想的新事物>。患者只是变得更坚强,更能控制住自己而已。作为要追求<未曾设想的新事物>的精神分析,就不能以自我为对象。

无标题无名氏No.50743784

2022-07-26(二)17:49:31 ID: 5UR95JO

摩多摩多

无标题无名氏No.50745155

2022-07-26(二)19:02:49 ID: ZnQRwoD (PO主)

>>No.50743784
晚上更!

无标题无名氏No.50747370

2022-07-26(二)20:38:53 ID: ZnQRwoD (PO主)

◉对精神分析来说主体是什么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对象,不是自我而是主体。拉康不相信自我的自律性。因为,自我毕竟只是派生性的【被构建之物】,更为本源的是主体一方。而这个主体就是【冲破自我压抑的无意识的主体】。

......这样的说明还不够充分吧。但是主体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只用日常语言来解释的话,很难进一步说明其中的独特意味。

实际上【主体】这个词,也会用来表示【患者】或是【那个人】等一般的意义。(本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但是重要的是,【主体】在精神分析中的意义。

一般说【表现出主体性】或【具有主体性】,意思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独自行动】等意思。但在精神分析中,主体完全没有【能动的】【统治性的】【理性的】【意识的】等特征。主体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主体是没有实体的。也就是说,主体不在某一个地方,也不以眼睛能看见的实形存在。

如果以能被目睹的形态存在,那就成了一种对象(object),因此即使在语言上也不能称为主体(subject)。被客体化的自己,就是前述的自我。

因此,试图用数字之类的数据来证明主体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我的主体就是这样的东西】。因为言说也是对象化的一种。

那么,主体到底是怎样一种东西呢?

无标题无名氏No.50747399

2022-07-26(二)20:40:00 ID: ZnQRwoD (PO主)

◉主体是一种<产生>的东西

虽然在哲学上这种表达方式不够准确,但是可以这样说:主体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产生>的东西。

主体,平时只作为一种潜在的东西而存在。所以即使说要去哪里找主体,也是绝对找不到的。

即使如此,有时在某个瞬间,以某种意外的形态,主体性的东西突然就产生出来。不过,想对其进行说明时,它又哪里都不在了。——主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无意识也是一样。无意识这种东西,即使在大脑中的某个区域寻找也是找不到的。可以说,对无意识进行实证是不可能的。

科学独断论的信奉者经常如此批判:【既然没有证据,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就没有意义。】但是,无意识在定义上就不会有证据。因此,要求出示证据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无意识的主体是不可能得到实证的,但即使如此,精神分析却确实正是在无意识的经验之上成立的。对这些经验,只能以【产生了无意识的东西】来说明。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称之为<过失>。在日常生活着,粗心、忘记东西、失言、口误等等,产生这些失败是绝不会被推崇的。如果不小心犯了<过失>,会被说成是【马大哈】【经常走神】。我们一般将这些作为一种否定的东西来对待。

但是,在精神分析中,这些过失都是被积极地对待的。也就是说,在过失中,无意识主体的姿态得以显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某个人,需要将一些文件送到某个地方。不久前,他的祖父去世。这些是继承遗产时所必要的文件。

这段时间他正负着债,因此能够继承遗产是意外的幸运。不巧由于祖父晚年的放荡,拿不到什么大钱。不过好歹当做零用的数额还是有的。

文件应该尽早送到。对方要求明天之前送去。他最近不忙,所以本打算今天之内送过去,但今天一天都没能离开办公室。因此,他决定第二天上班之前顺便去邮局一趟。

但是偏偏在那天,他快要迟到了才醒过来。最后也没能去成邮局。不过邮戳明天还有效,那么明天早起就好了吧。他下定决心。

但第二天虽然早起了,但不知为何又忘记了带信封。白天对方给他打电话,他才意识到这件事。【糟了!】他急了。给对方打电话道歉,对方说明天真的是最后一天了。

第二天因为不上班,所以他总算是去了邮局,把需要的文件送出去了。但在回来的路上,想着去拉面馆吃碗面的时候他突然察觉。他把伞忘在邮局了......

无标题无名氏No.50747436

2022-07-26(二)20:41:19 ID: ZnQRwoD (PO主)

◉他真的是个开明的人吗?

这个案例中,他为什么一直在忘东西呢?

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够继承遗产真是非常幸运。祖父是非常严格的人,他不是很喜欢祖父。祖父去世后,他觉得松了口气。所以他应该是想赶紧取得遗产,然后爽快地告别这一切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还会重复<过失>呢?

他之所以不喜欢祖父,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也和他自己的父亲关系不怎么好。

他父亲一点也不严格,是个很温和的人,还是个妻管严。父亲总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喜欢这种开明的想法。不强迫他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把这些作为自己人生中的信条。

但是,实际上好像也不总是这样。他想起了刚刚分手的女朋友。她在分手的时候恶狠狠地说:【你真是个自私的人。】

这样一想,他注意到他确实对她说了很多任性的话,自己却只当那是在撒娇。而且他总是不忘在句尾加上一句【不愿意的话就算了】。

但是他也发现,这种保留,实际上基本没什么意义。对方在那些状况下事实上拒绝不了他的要求。他发现自己实际上做了很多强迫她的事情。

为什么他只对女性这么霸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