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是一种<产生>的东西
虽然在哲学上这种表达方式不够准确,但是可以这样说:主体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产生>的东西。
主体,平时只作为一种潜在的东西而存在。所以即使说要去哪里找主体,也是绝对找不到的。
即使如此,有时在某个瞬间,以某种意外的形态,主体性的东西突然就产生出来。不过,想对其进行说明时,它又哪里都不在了。——主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无意识也是一样。无意识这种东西,即使在大脑中的某个区域寻找也是找不到的。可以说,对无意识进行实证是不可能的。
科学独断论的信奉者经常如此批判:【既然没有证据,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就没有意义。】但是,无意识在定义上就不会有证据。因此,要求出示证据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无意识的主体是不可能得到实证的,但即使如此,精神分析却确实正是在无意识的经验之上成立的。对这些经验,只能以【产生了无意识的东西】来说明。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称之为<过失>。在日常生活着,粗心、忘记东西、失言、口误等等,产生这些失败是绝不会被推崇的。如果不小心犯了<过失>,会被说成是【马大哈】【经常走神】。我们一般将这些作为一种否定的东西来对待。
但是,在精神分析中,这些过失都是被积极地对待的。也就是说,在过失中,无意识主体的姿态得以显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某个人,需要将一些文件送到某个地方。不久前,他的祖父去世。这些是继承遗产时所必要的文件。
这段时间他正负着债,因此能够继承遗产是意外的幸运。不巧由于祖父晚年的放荡,拿不到什么大钱。不过好歹当做零用的数额还是有的。
文件应该尽早送到。对方要求明天之前送去。他最近不忙,所以本打算今天之内送过去,但今天一天都没能离开办公室。因此,他决定第二天上班之前顺便去邮局一趟。
但是偏偏在那天,他快要迟到了才醒过来。最后也没能去成邮局。不过邮戳明天还有效,那么明天早起就好了吧。他下定决心。
但第二天虽然早起了,但不知为何又忘记了带信封。白天对方给他打电话,他才意识到这件事。【糟了!】他急了。给对方打电话道歉,对方说明天真的是最后一天了。
第二天因为不上班,所以他总算是去了邮局,把需要的文件送出去了。但在回来的路上,想着去拉面馆吃碗面的时候他突然察觉。他把伞忘在邮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