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绅士,读作丧尸 X岛揭示板
顺猴者昌 逆猴者亡 首页版规 |用户系统 |移动客户端下载 | 丧尸路标 | | 常用图串及路标 | 请关注 公众号:【矛盾苇草】|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常用串:·豆知识·跑团板聊天室·公告汇总串·X岛路标

No.50603768 - 无标题 - 文学


回应模式
No.50603768
名 称
E-mail
标题
颜文字
正文
附加图片
•书虫专用版,欢迎咬文嚼字、评文推书
•今天的风儿好喧嚣
那边超市的薯片半价啦!
•本版发文间隔15秒。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0(三)14:37:31 ID:ZnQRwoD [举报] [订阅] [只看PO] No.50603768 [回应] 管理
岛民们有没有对拉康派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呢?
最近拉康在互联网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但多是伴随着一些艰深难懂的术语,加上国内与拉康相关的书籍也比较少,这就给入门拉康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日亚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疾风怒涛精神分析入门》,读完觉得相当流畅且易读。于是决定翻译过来放到岛上,作为翻译练手,也给新岛做一些内容贡献。(毕竟看了几年岛都没怎么发过串)
之后大概会每天花两个小时更新,翻译到哪算哪,应该会坚持把整本书译完的。

支持任何意义上的转载与使用,且无需标明出处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4(日)16:57:43 ID:6KCh0B7 [举报] No.50696748 管理
写的真好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4(日)18:17:03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698357 管理
◉不要理解患者

因此即使分析家基于精神分析理论对患者进行理解和共情,最后也会以①套用普遍命题②变成了分析家自身的自己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其中之一结束。因此,试图理解患者的做法,不会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可尝试理解患者】——这句话是拉康对后进的分析家三番五次说过的箴言。精神分析所追求的不是对患者的理解。

面向临床心理师的指南书中,有的会写【对患者展示共情是很重要的】。但是,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即使展现共情,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如说这反而只是杀死了患者的他者性与特异性,试图将其塞进一般的框架中,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行为。【每个人都会这样】或是【你的心情,我真是感同身受】之类的,这些一眼看起来十分温柔体贴的话语中,蕴含着某种暴力。分析家必须对这种暴力保持敏感。这种暴力,是杀死特异性的暴力。

精神分析所追求的,仅仅只是患者的特异性。因为通过持续的分析,就像发现了【真正的自我】一样,触碰到隐藏于自身的特异性,即使只有一点点。不深挖特异性而得到的理解,在人生中也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吧。

那么,精神分析如何追求特异性呢——明明理论和技法都是不能通用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特异性就有那么重要呢?

这个谜题,就让我们在此后一点一点解明吧。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10:23:15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11766 管理
◉让患者发现<新的东西>

在日常会话中,我们到最后总是说着同样的话。一直想着【我真是个无能的人】,或是为自己不再能感到幸福而绝望,或是持续陷入对某人的痛恨。已经感到厌烦,但不知何时又陷入了同样的烦恼。

即使场景和时间变化,我们所说的话仍然不变。因为我们总是以同样的性格,操持着同样的思考方式吧。但是,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从懊恼和苦闷中解放出来。为了从这种<相同事物>的反复中解脱,怎样才好呢?

其实,要从其中脱出,关键就在于需要有一个“绝不会共情的他者”。是的,这就是分析家的的职责。

分析家对平时应该会获得共情的事情采取不共情的态度。由此患者会想【诶,和平时的对话不一样啊。为什么这个人的反应这么奇异呢?我说的话有什么奇怪吗?】。即便患者在发言时觉得自己说的话中有某种意义在,他也会开始怀疑自己所说的话是否真是那个意思,又或者是否真的有意义。就好比自己的发言被悬在了空中一般。

是的,前述的【切断意义】正是此意。由此能够说出从未想到过的全新事物。

分析家的解释,通过切断意义,在分析主体的发言中植入裂缝。从这个裂缝中,全新的发言得以跃出。分析的解释,就是旨在引导患者说出<从未想到的全新事物>。

分析家其实并不知道患者的无意识是怎样的。分析家做的事情始终只是找到切断意义的点而已。通过切断意义,就能找到出现<别的东西>的场所,然后对此进行反映。

为了找到这样的点,绝不能试图理解患者所说的话是很重要的。在普通的对话中很容易被理解的事物,要故意以不能理解的姿态去听。因为,这样患者才能说出平时不会说的<别的东西>。

另一方面,如果理解患者,给出有意义的解释的话,那话题就到此为止了。<别的东西>就绝对出不来了。

确实,借助有意义的解释,患者也许能够按照分析家所愿的【精神分析式的意义赋予】开启新的话题。但是即使这样,话题的方向和落脚点都是被固定的。从这之中不会产生新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新的东西】是,【在此之前精神分析理论也没有涉及到的新的东西】,是这种等级的东西。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16:03:27 ID:6ikYjrD [举报] No.50718384 管理
好串我住,十分感谢PO的分享!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18:33:1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21468 管理
◉解释无意义

因此,解释可以是点头说着【哦】或者【啊】,也可以是对与话题主旨完全无关的细节的追求。

举个例子,比如患者做了以下陈述:【那天早上十点,我离开家......戴着帽子出的门......碰到他的时候,有种被盯着看的感觉......连他的眼睛也不敢看了......】。

一般的心理辅导的话,大概会这么说:【那真是很难受呢......其他什么时候会有类似的感受吗?】,一边尝试共情一边作出回答。或者,一般印象中的精神分析可能会这么说:【你对父亲的恐惧转移到他身上了。眼睛象征着你所欠缺的知性】,会对这段话赋予某种意义。(这也是个莫名其妙的解释。)

但在拉康的精神分析中,可能会给出这种解释:【你戴着帽子啊。喜欢帽子吗?经常戴?】不必说,这段陈述中帽子什么的根本没什么重要的意义,但正因如此分析家才对此注目。因为借此,可以发觉陈述时没有想过的,和帽子有关的问题。从中也许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发现。{注1:这段话参照以下文献。新宫一成编《去往意义的彼方——拉康的治疗学》金刚出版,1996年,223-224页}

分析家的解释大多数时候都很具有跳跃性,让人措手不及。但正因有这一手,才能说出全新的东西来。要是自己说的话被理解,被共情了的话,就会从中尝到甜头,症状就不会被改善,最后还是继续一直说着同样的话吧。如此,人生的转机就不会到来。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18:51:17 ID:cLpxae7 [举报] No.50721834 管理
po主有考虑在其他平台发布吗|∀゚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19:35:0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22820 管理
>>No.50721834
应该是不考虑的,毕竟说了是为岛做内容贡献。而且对我个人来说,也没有发到其他平台的必要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20:14:0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23720 管理
◉关于变动时间制会话

极端地说,解释可以一句话也不说。在应该作出回答的地方故意沉默,反而可以成为一种强力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解释】中,最独特的例子莫过于【会话中断】吧。心理疗法中的会话大抵都有时间规定,比如四十五分钟或六十分钟。但在拉康派精神分析中,基本都会采取不规定固定时间的变动时间制会话。不是到一定时间就结束会话,而是在患者说话的途中突然切断会话。因此作为患者,是不知道自己说的话会在什么时候被打断的。

在一般的心理辅导中重要的是,要亲身(要共情!)听取患者所说的话。因此如果在患者说话途中打断说【可以了】就结束会话,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吧。

实际上,变动时间制会话,是拉康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简称IPA)开除资格的一个重要原因。IPA规定会话时间为45分钟,但变动时间制会话一般都比这个时间短,因此被称为【短时间会话】等。

【短时间】什么的,会让人觉得分析家是想给自己减负吧。不过,变动时间制会话并不是在耍诈,而是十分切合理论的一种会话形式。

因为会话的打断,正是一种<切断>。分析家不是要给分析主体说的话赋予某种意义,而是要通过会话的中断,打断患者说的话。这就意味着对患者之后要说的话的切断,也就是对【我想表达意义】的切断。

借此,患者就被推向了【如果这之后接着说话就注意不到的,不值一提的事情】。也就是说患者得以反思【方才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或许有<别的>意思在其中】。这样,患者的脑海中(也许)就能浮现出与<未说之话>不同的东西。

打个比方说,在话题这辆列车到达目的地之前切断铁轨的话,列车就开始彷徨和暴走了。借此,会到达与预定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在说什么啊我】【......我刚刚想说什么来着】这样的疑惑是很重要的。在分析中,必须要有一个迷路的瞬间,也就是突然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的那个瞬间。正是在这个瞬间,我们得以发现从未注意过的密道。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5(一)20:49:58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24627 管理
◉无意识的发言

直觉敏锐的读者应该已经察觉了,这个【与<未说之话>不同的东西】,正是无意识的发言。

无意识出现之时,对患者来说就是接收到【未曾设想的新事物】的时刻。就是【从未想过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分析家就是这样让无意识显现的。借此,患者得以反思【自己认为是○○的事情,其实还有另一种看法】,能够修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对待事物的角度。从这样的地方开始,崭新的人生逐渐得以开拓。

但是重要的是,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这个人自身。并不是他人说着【快改变】就能得以改变的。分析家做不到改变患者人生这样的事。只能是辅助患者自己达成自身的变化。

因此就必须【切断意义】。分析家只是切断意义,引导患者说出<更多别的事情>。至于能产生出怎样的<新的东西>,只能交给患者来回答。毕竟,分析的主体是患者自己。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08:54:5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33861 管理
◉自我与主体的区别——与自我心理学的不同

那么,为了使论述更加明确,这里引入自我(【法】moi【英】me)和主体(【法】sujet【英】subject)两个概念。平常不会区分这两个概念,但它们作为精神分析用语,可以说是位于两个极端的概念。

自我就是我们平时所想的【自己】的像。也可以说是客体化(对象化)了的自我。

详细将在下一章讨论。这样的【自己】的像,是通过由<他者>维持的映像而被构建的。自己的像、自我映像是通过他者形成的虚构的东西,并非是人类的本性。

不过,拉康以前的精神分析(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是一种自律的东西,因此将【强化自我】作为精神分析的目标。因此认为【不要让自我败给混沌的无意识】是很重要的。认为通过自我的强化就能治好症状。

但是这样的想法,就是将“通过意识支配无意识”置于重要地位,进一步说,就是对【用理性的力量统御不合理的东西】这样的近代理性主义信过头了。

但是,现代的我们已经没有那么相信理性的力量了。而且,这样的想法是在以【形成具有理想自我的人】作为目标。但是正如前章所批判的,精神分析不能追求<理想>。(◉不再为理想所苦)

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这种思考方式,无法产生<未曾设想的新事物>。患者只是变得更坚强,更能控制住自己而已。作为要追求<未曾设想的新事物>的精神分析,就不能以自我为对象。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17:49:31 ID:5UR95JO [举报] No.50743784 管理
摩多摩多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19:02:49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45155 管理
>>No.50743784
晚上更!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20:38:53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47370 管理
◉对精神分析来说主体是什么

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对象,不是自我而是主体。拉康不相信自我的自律性。因为,自我毕竟只是派生性的【被构建之物】,更为本源的是主体一方。而这个主体就是【冲破自我压抑的无意识的主体】。

......这样的说明还不够充分吧。但是主体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只用日常语言来解释的话,很难进一步说明其中的独特意味。

实际上【主体】这个词,也会用来表示【患者】或是【那个人】等一般的意义。(本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但是重要的是,【主体】在精神分析中的意义。

一般说【表现出主体性】或【具有主体性】,意思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独自行动】等意思。但在精神分析中,主体完全没有【能动的】【统治性的】【理性的】【意识的】等特征。主体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主体是没有实体的。也就是说,主体不在某一个地方,也不以眼睛能看见的实形存在。

如果以能被目睹的形态存在,那就成了一种对象(object),因此即使在语言上也不能称为主体(subject)。被客体化的自己,就是前述的自我。

因此,试图用数字之类的数据来证明主体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我的主体就是这样的东西】。因为言说也是对象化的一种。

那么,主体到底是怎样一种东西呢?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20:40:0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47399 管理
◉主体是一种<产生>的东西

虽然在哲学上这种表达方式不够准确,但是可以这样说:主体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产生>的东西。

主体,平时只作为一种潜在的东西而存在。所以即使说要去哪里找主体,也是绝对找不到的。

即使如此,有时在某个瞬间,以某种意外的形态,主体性的东西突然就产生出来。不过,想对其进行说明时,它又哪里都不在了。——主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无意识也是一样。无意识这种东西,即使在大脑中的某个区域寻找也是找不到的。可以说,对无意识进行实证是不可能的。

科学独断论的信奉者经常如此批判:【既然没有证据,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就没有意义。】但是,无意识在定义上就不会有证据。因此,要求出示证据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无意识的主体是不可能得到实证的,但即使如此,精神分析却确实正是在无意识的经验之上成立的。对这些经验,只能以【产生了无意识的东西】来说明。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称之为<过失>。在日常生活着,粗心、忘记东西、失言、口误等等,产生这些失败是绝不会被推崇的。如果不小心犯了<过失>,会被说成是【马大哈】【经常走神】。我们一般将这些作为一种否定的东西来对待。

但是,在精神分析中,这些过失都是被积极地对待的。也就是说,在过失中,无意识主体的姿态得以显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某个人,需要将一些文件送到某个地方。不久前,他的祖父去世。这些是继承遗产时所必要的文件。

这段时间他正负着债,因此能够继承遗产是意外的幸运。不巧由于祖父晚年的放荡,拿不到什么大钱。不过好歹当做零用的数额还是有的。

文件应该尽早送到。对方要求明天之前送去。他最近不忙,所以本打算今天之内送过去,但今天一天都没能离开办公室。因此,他决定第二天上班之前顺便去邮局一趟。

但是偏偏在那天,他快要迟到了才醒过来。最后也没能去成邮局。不过邮戳明天还有效,那么明天早起就好了吧。他下定决心。

但第二天虽然早起了,但不知为何又忘记了带信封。白天对方给他打电话,他才意识到这件事。【糟了!】他急了。给对方打电话道歉,对方说明天真的是最后一天了。

第二天因为不上班,所以他总算是去了邮局,把需要的文件送出去了。但在回来的路上,想着去拉面馆吃碗面的时候他突然察觉。他把伞忘在邮局了......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20:41:19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47436 管理
◉他真的是个开明的人吗?

这个案例中,他为什么一直在忘东西呢?

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够继承遗产真是非常幸运。祖父是非常严格的人,他不是很喜欢祖父。祖父去世后,他觉得松了口气。所以他应该是想赶紧取得遗产,然后爽快地告别这一切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还会重复<过失>呢?

他之所以不喜欢祖父,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也和他自己的父亲关系不怎么好。

他父亲一点也不严格,是个很温和的人,还是个妻管严。父亲总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喜欢这种开明的想法。不强迫他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把这些作为自己人生中的信条。

但是,实际上好像也不总是这样。他想起了刚刚分手的女朋友。她在分手的时候恶狠狠地说:【你真是个自私的人。】

这样一想,他注意到他确实对她说了很多任性的话,自己却只当那是在撒娇。而且他总是不忘在句尾加上一句【不愿意的话就算了】。

但是他也发现,这种保留,实际上基本没什么意义。对方在那些状况下事实上拒绝不了他的要求。他发现自己实际上做了很多强迫她的事情。

为什么他只对女性这么霸道呢?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6(二)21:30:20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48684 管理
◉害怕向女性屈服

他一直以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为目标。但其实,父亲身上也有他不太认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女性的屈服。他唯独不想看到父亲在母亲手底下唯唯诺诺的样子。

祖父还没到晚年的时候还算有钱,经常拿些钱给父亲零用。当时他家里算不上富裕,所以父亲为了多拿些钱,接待祖父来家里时总是点头哈腰的。每次看到接受祖父【奖赏】的父亲时,他总为那种【简直像是情妇一般谄媚的态度】而苦恼着。

是的,【不想向女性屈服,不想像女性一样向他人屈服。】他的心中藏着这样一种想法。

避免强迫他人,采取一种自由主义者的态度,也是因为如果自己强制别人做事的话,会有受到别人强制的危险。但只有在面对女性的时候,由于向她(们)屈服的恐惧太强烈,所以在屈服之前自己就先声夺人。

因此最后造成了他【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的愿望。对他来说,接受祖父的遗产这种【零花钱】,就意味着和父亲一样,采取了一种向他人屈服的,女性的态度。

因此,他总是不能去送文件。而且即使最后送出去了,他也觉得自己被放在一个女性的位置上了。这种想法,以“将象征着男性的伞遗失”这种过失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7(三)10:11:11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57819 管理
◉注意到<另一个自己>

长篇大论地说了很多,但正如前述,重要的不是说明这些【意义】之类的东西,而是要注意到潜藏在他的遗忘行为下的,自己的【别的欲望】。

注意到时,就出现了与【自己是尊敬父亲的开明的人】这样的映像(=自我)相反的,无意识的主体。背叛了自己信条的自我,希望着【我绝不会希望】的事情的自我,发现这样的另一个<自己>的瞬间,无意识的主体就出现在那里。但主体只会在这一瞬间出现,下个瞬间就已经不在了。

在精神分析中,分析家就是要让这样的无意识的主体出现。

比如说,假设他在分析室里聊上面的事情的时候,他说【...感觉我就像冒失娘(ドジっ娘,ACGN用语)一样在冒傻气啊】时,分析家就可以反问【冒失娘?】通过指出这句话中出现的女性相关的东西,就可以让话题转向和之前的【遗忘寄出邮件事件】似乎没什么关系的女性性的东西,注意到遗忘并非是一种单纯地偶然。于是就注意到,与自己所认为的自己不同的另一个<自己>,正影响着这次事件。

相反,如果这个词没有被指出,将【工作很多太累了】或是【那个邮局的职员很凶,不太喜欢他】之类的作为借口,那么从这些借口中什么也无法产生,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7(三)10:13:36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57857 管理
>>No.50757819
......勘误
{背叛了自己信条的自我,希望着【我绝不会希望】的事情的自我}改成
背叛了自身信条的自己,希望着【自己绝不会希望】的事情的自己
收起 查看大图 向左旋转 向右旋转
无标题 无名氏 2022-07-27(三)10:26:35 ID:ZnQRwoD (PO主) [举报] No.50758073 管理
分享图片

UP主: